长理职培•广东
国电

2020广东南方电网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盛唐爱考查的边塞诗人及名作

来源: 2020-02-19 16:33
精品课程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高峰期,其中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他们每个人的代表作是文学常识考点之一,基本风格为: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一、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高适这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当时他在睢阳,送别的是当时有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但是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很少。曾经有诗人说:“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当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是这首诗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二、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本诗为慨叹边战不断,当时国家没有名将的边塞诗。第一句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第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第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代学者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三、王昌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写戍边战士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第二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第三、四句,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

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本诗描写当时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诗人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直播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长理职培微信公众号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CLZP66
回顶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