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检法文职2015招警考试面试备考指导:哲理类面试题答题技巧点拨(2)
【例题】
一个渔夫有一根鱼竿和一篓鲜鱼,路遇两个饥饿的路人,一个要了鲜鱼,一个要了鱼竿。要了鲜鱼的路人很快就将鱼煮熟吃了,不久他就饿死了。而要了鱼竿的路人向大海走去,可是还没到海边,他也饿死了。你是怎么理解的?
题目中两个饥饿的路人,一个鲜鱼一个鱼竿,但两个人各自为阵,比较后都死了。那这个结果是由什么导致的呢?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分析两人的异同点来找原因。现在的结果是:两人都死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原因是:一个人有鱼没鱼竿,另一个人有鱼竿没鱼。本题中我们应该用哪一种因果分析法比较合适呢?求同!既然有鱼没鱼竿和有鱼竿没鱼都会导致死的结果,那我们不想死的话就要既有鱼又有鱼竿。但谈到这可以吗?我们还需要引申出这个观点的深层意义,鱼代表的是当前的生存资本,鱼竿代表的则是以后的生存资本,结合刚刚所得观点,意思就是:我们既要考虑当前的生存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求生存又要求发展,既要照顾当下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这样的观点,才是比较深刻的。
但是对于考生来说,很容易出现归纳概括不到位的错误,以偏概全、理解不深,如:可能会提炼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或"合作"等观点,但是前者不能概括题目内涵,后者缺乏深度。因此中公招警考试网提醒各位考生,在面对哲理类面试题时,不要掌握方法,还要注意整体考虑,注意答案的思想性。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