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西法检申论热点:打通社会流动通道,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背景链接
最近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越稳定,阶层固化越明显。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实现了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于是有人担心,社会如此稳定,是否会导致阶层固化?中国社会是否出现阶层固化现象,这是近年来许多人比较关注的问题。人们关注这个问题,主要是担心自己向上流动的渠道变窄、未来发展的空间受限,害怕在机会分配上遇到不公平对待。那么,当前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社会流动问题?
2017年北京市高考状元熊轩昂说:"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你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的,而且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农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所以这就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我父母是外交官,从小就是给我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对我这种学习习惯,性格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因为我这每一步的基础都打得比较牢靠,所以最后自然就水到渠成。"他的这段话,虽然有很多网友对此有争议,但更多的人透过视频感受到他的谦虚和原意。这段话里包含了他对自我和自身成绩的认知,有他超越同龄人的对这个社会的观察和思考--教育成果除了与个人能力有关,也与教育资源不平衡背后的阶层分布有关。
近些年来,"官二代"、"富二代"、"穷二代"这些词逐渐成了热词,"官二代"世袭权位、"富二代"世袭财富、"穷二代"世袭贫困越来越成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不争事实,拼搏不如拼爹,精英开始再生产而不是循环,"二代"现象的出现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国现今阶层固化的倾向。
综合分析
[对社会流动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之相伴的是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我国的社会流动既包括不同地域之间的横向流动,也包括职业、收入方面的纵向流动。
对社会流动的判断,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标准。通常意义上讲,社会流动有两个重要维度,一个是代内流动,即一个社会成员从初始社会阶层向现在所处社会阶层的流动;另一个是代际流动,即一个社会成员与其父辈相比的阶层变化。从代际角度看,子女社会地位的获得受到父辈地位的影响越深,社会就越封闭、越缺乏流动性。
[阶层固化的原因]
引起阶层固化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总的来说,阶层固化是由于个人社会地位的获得主要由先赋性因素所决定,自致性因素对社会地位获得的作用弱化,导致代际流动趋于停滞,精英人员出现复制或者再生产而不是循环,底层社会人员的向上流动的渠道变窄。而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使得先赋性因素在个人社会地位获得中越来越重要则是由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所导致的。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初始,为了增强经济活力,提高总体经济水平,提高国民收入,国家采取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扩大收入差距的利益分化政策。在此政策下,经济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之后,所有制、所有权方面的改革使得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了多样化,同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采取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格局。这些经济上的改革,使得新型阶层大量出现,阶层产生分化,但同时也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财富这种资源的传承主要是代际传承,这就使得下一代的财富从一开始就处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底层社会人员难以拥有平等的发展条件。这种差距在今天体现的尤为明显,"富二代""穷二代"的大量涌现就是典型的例证。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