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西法检行测片段阅读新技巧:恰当利用表达方式(2)
三、记叙
记叙是写人物经历或者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重点在于人物体现的精神和事情体现的道理。因而,事情结果显得尤为重要,好的结果暗示着作者正面的态度,不好的结果暗示着作者反面的态度。
例3.有个登山的人在途中遇到暴风雪,不久就迷路了。而他的御寒装备又不足,他明白,如果不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在他四肢已冻得麻木时,他发现了一个快要冻僵的人。登山人毅然停下来,甩掉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那个人的血脉流通了,而登山队员在不断的按摩中获得了温暖。于是奇迹出现了,两个几乎冻僵的人相互搀扶着,终于艰难而又十分庆幸地走出了死亡的雪山。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毫不吝惜的付出,必有毫不吝惜的回报
B.给予是相互的,帮助别人也就帮助了自己
C.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D.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立正解析】答案选B。文段记叙有个登山者遇见极端天气,最后和一位快冻僵的人相互搀扶,最终走出死亡的事情,结果是题干"于是"之后这句话,告诉我们两个人相互帮助,最终走出死亡。排除A、C,B和D比较,D只是表示了相互帮助的意思,B表示了相互帮助,最终帮助自己,符合题干结果所隐含的意思。
表达方式的识别比较简单,但是恰当的运用它还是需要有一些技巧。记叙和说明这两种表达方式在公考中出现的比较少,考生基本一看就能识别出是什么表达方式,然后记叙注重结果,说明注重对文段中的阐述的特征进行归类,一旦遇到说明和记叙就能快速定位答案。
议论性的文段在公考中占绝大多数,由于论述的方式多样,比如可以是总分、分总、转折、因果等结构方式,所以观点句的识别好需要进一步分析文段本身,并不是单纯的表达方式就能帮助快速定位选项。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