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浙江经济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大量个体工商户难以适应发展需求,小微企业应运而生。人间正道是沧桑,(成绩+问题)小微企业成长指数日趋上升,综合贡献力、核心竞争力、成长活跃度均有不俗表现,然而,生产经营风险加剧、生存压力大、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其跃升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有优化小微企业的成长环境,才能加大其经济社会的贡献能力。
加大资金扶持,助力小微成长。破窗效应揭示了不良现象如果不及时止损就会无限扩散。小微企业面临不容忽视的资金难题,倘若不及时解决,往往会困住小微发展的脚步。假如资金扶持力度不足,就难以缓解企业的高成本压力;假如企业融资便捷度低,就难以破解融资难困境;假如税收减免乏力,就难以削减税费高负担。长此以往,不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也不利于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更不利于国家经济经济长久发展。因此,政府应加大资金扶持,优化融资政策,提供税收减免,为小微企业的持续性发展保驾护航。
推进园区建设,保障小微发展。浙江小微企业众多,但缺乏稳定的成长环境。小微企业园区的建设为小微企业的创业创新和成长发展提供了生产经营场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了小微企业的落地生根。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浙江台州温岭明确规范标准,积累发展动能,强势推进小微企业的建设,有效规避了小微生产的“低小散”、环境的“脏乱差”。小微企业园的建设并非数量的简单集聚,还是整体竞争力的综合提升,推动小微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小微升级。浙江经济是“草根经济”,其民营大省的地位离不开小微的支撑。然而,小微的发展步伐却被自主创新意识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力量薄弱所掣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缺乏技术建设的发展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加强技术扶持力度有利于帮助小微走出同质化竞争的“泥淖”,摘掉低端化生产的“帽子”,摆脱不可持续化发展的“怪圈”,所以,浙江应该不断加大对小微的技术扶持,持续出台人才进入计划,做到“筑巢引凤”的同时也能“引凤筑巢”。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的拉开,小微企业成功转型升级是助力浙江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一环,加大资金扶持是解除小微发展后顾之忧的出发点,推动园区建设是保障小微成长稳步前进的支撑点,提供技术支持是推动小微持续做大做强的落脚点。在助力小微紧跟市场步伐的过程中,理应对小微的聚焦发展、规范发展、提升发展、安全发展常抓不懈并久久为功。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