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樵夫”廖俊波用其光辉的一生证明了: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在心里;门巴族的“护梦人”格桑德吉,回到家乡坚守雪山河流之间,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最帅90后”官东冒死救援,来不及思量,就一跃而入,当心中揣着担当,帅气的就不只是面庞。凡此种种,中国优秀新青年已经做出了表率,即将接过发展接力棒的更多年轻人,只有心中有天地,有国家,有百姓,每一个历史的新坐标上才会有新成就。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是一代又一代青年理想镌刻下的新路标,而随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新青年的理想与新时代的使命在历史的拐点聚合,此刻回首历史,我们才能深刻体会到,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青年更应树立理想而不辱使命担当。
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自青年时代便确立了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理想信念,进而用《资本论》揭露了资本主义本质,也正是马克思主义为迷茫的中国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从27岁入党开始便树立了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也正是毛泽东思想铺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进道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革命战争的血雨腥风中便将自己的青年理想寄予国家的发展进步,也正是邓小平理论为社会主义的发展贴上了“中国特色”的标签;“新时代”中国的掌舵人习近平,青年时期在梁家河下乡时就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根植心中,也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复兴的中国确立了历史新坐标。
不难看出,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都是伟大的青年理想与高远的历史定位交织而成,事实上,放眼整个近代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也正是青年理想不断推动下走向复兴的历程吗?自青年时期便怀揣救国之理想的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用“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文字,做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事业,用文学为病入膏肓的国人“刮骨疗伤”;自青年时期便恒持强国之理想的钱学森先生毅然回国,在“做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时代背景下,用“两弹一星”的成功让中国重回世界之巅,而临终前留下的只有七个字:中国的长远发展;自青年时期便坚定报国之理想的郑德容先生传播信仰,年逾九十、信念弥坚的修改学术文章,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信仰的真正内涵,在信仰缺失的年代为社会注入一股清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多次反复提及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让我们认识到,知易而行难。而今你我正当年少,必将跃马扬鞭向前,愿你我心怀理想仰望心空,践行理想脚踏实地,以知行合一的精神,走好自己的路,守好人民的利,担起国家的责。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