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别让陪读变成孩子的“枷锁”
导语: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别让陪读变成孩子的"枷锁"。
陪读,对许多家长来说,早就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为了让孩子考上好的大学、中学,由中小学生的父母组成的"陪读大军"已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中国社科院教育研究所一项统计显示,我国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读现象。城市家庭中,陪读比例远高于这个数字。
目前,陪读有愈演愈烈之势。原因正如有家长所说,陪读能更好地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通过陪读,可以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上的毛病,督促改正。可以说,其根源在于家长对孩子寄予更高的学习期望。
笔者以为,陪读体现了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无私关爱,但这种爱是一种溺爱,太过沉重,甚至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此举折射出家长的教育焦虑,是一种错位的家庭教育。所以,如无特殊情况,陪读真的没有必要。
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表示,不想让家长陪读,自己能管好自己,想着父母为了自己放弃工作来陪读,心里有阴影,想休息一下都有负罪感。笔者一同事,曾在孩子就读的高中附近租房陪读三年,悉心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孩子平时成绩不错,考入一本学校很有希望,但因背负太大压力,导致考试失利,只上了一般本科分数线。
再则,照顾得太周到,孩子肯定就会有惰性,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应该的。久之,就会缺乏责任意识和独立能力。有报道称,某高校一男生出国读研时,要求带母亲一起去,因为他一直是由母亲陪读,到20岁他从没洗过袜子,到了国外他将无法生活。
此外,每天在父母的监督下,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这会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这与全面发展的学校教育理念是相悖的。正如俞敏洪所言,"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有些父母甚至不惜举家搬迁,就为了能继续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他们的这种做法正在把孩子们变成一种残废,一种思想、精神和人格上的终身残废。"
总之,家长需理性对待陪读。放下心结,不必过分追求"最优",少些捆绑和焦虑,让孩子有独立空间,让其自由发展。更不要高估陪读的作用而盲目跟风。因为对孩子管得太多太细未必是好事。倘若让陪读变成孩子的"枷锁",以"爱"的名义伤害到孩子就得不偿失了。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