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双引一点通” 行测言语理解双引号题点拨

来源: 2018-11-01 15:56

 在解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时,很多学员更多关注的还是主题词以及行文脉络的内容,却忽略了对于文字间标点符号的把握。其实,不论是逻辑填空还是片段阅读,甚至是语句表达,我们都可以根据文段中的标点来解决问题。比如起到解释说明的“冒号”,词和词之间表示并列关系的“分号”,并列分句间的“分号”,甚至是在选句填空题目中,可以关注横线处的前后分别是“逗号”还是“句号”。那么今天中公教育专家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种十分关键的标点符号——双引号。

一、“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对引号句边来”

自古就有像双引号这样的标点符号吗?按照汉语言文学的主流说法,很长一段时间里,古文里都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随着文字篇幅的加长,作者有意识的融入了一些简单的符号,亦或读者为了更方便句读,也开始在文作中加入了一些顿点,这就逐渐产生了标点符号。西方最早的标点符号据说是为了方便朗诵者朗诵而加入的。晚清民国时期的张德彝被清朝政府委派出国观光,成了中国第一批出国观光团中的一员。此间他写了八部《述奇》,记录在外的所见所闻。其中《再述奇》一书中记录了欧洲人在文章中如何使用标点符号。他写到:“泰西各国书籍,其句读勾勒,讲解甚烦……引证典据,于句之前后记”。这恐怕是关于双引号最早的记录。

由此也能看出,泰西(即欧洲)主要是在引证典据时使用双引号,不过现代汉语中,双引号的身影已经不只是停留于此。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详细介绍一下双引号的主要作用。

二、“等闲识得双引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般来说,双引号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往往是多样的,本文主要围绕几种最常出现的作用来着重展开,分别是:直接引用、着重强调和褒贬互换。汉语言文学中,句间经常需要释疑答问,所以引经据典总见,着重强调常有。这也是双引号所起到的最为普遍的两种作用。鉴于作者著文时代背景的特殊性,或属文身份的特殊性,往往不会直白的表述自己的真实感情色彩,这也就有了“褒贬互换”,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贬词褒用”和“褒词贬用”。

(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直接引用

作者行文往往需要引入一些既有名词,诸如概念类的特定称谓,为了和原有的行文进行区分,通常可以在引用的词汇和句子前后,加入引号。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