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巧 ”用申论材料 解论据匮乏 之苦

来源: 2019-03-21 23:21

 “申论文章难下笔,难于纸间贯古今”。申论写作,体裁要求议论文,要想在作文上获得高分,则要把握好议论文的三大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但是在实际当中,很多考生对于文章的“论据”很是头疼,积累不够、论据匮乏,进而导致文章内容空洞、语言单薄。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想要化解论据匮乏之苦,方法之一就在于“巧”用材料。

第一巧:“巧”提要素

在申论材料当中,一般会出现很多案例型材料,这些案例为文章写作提供了事实论据。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考生在运用材料中的案例时不能直接照搬,否则就有了照搬材料的嫌疑。那么该如何应对?此时,可“巧”提案例型材料的五大要素——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启发。

【原文】我讲一个关于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治理西湖的事情。当时,西湖内淤泥壅塞、湖草蔓生,使得西湖容量日渐减少,淡水不敷居民饮用。苏东坡决心清理淤泥蔓草,他动用数千劳力,费时四个月得以竣工。

【“巧”提要素】

主体:苏东坡

处境:居民饮水问题

做法:清理淤泥蔓草

结果:竣工,解决居民问题

启发:要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解决群众难题,满足群众意愿。

【语言润色,形成论据】

好政策满足公民意愿。 古有苏轼杭州任职,动员劳工,费时数月清理淤泥蔓草、疏浚河道,解决群众用水难题;今有美国政府为了提高居民参保率,减少参保环节,实现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好政策。例如,政府已经制定了更加科学合理的人口政策,逐步推行户籍改革。由此可见,好的政策要从群众实际困难出发,要实实在在的解决群众问题,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第二巧:“巧”用排比

当材料中围绕着同一主体或同一话题讲了多个案例时,可通过排比的方式巧用材料,一方面让语言表达更简洁,另一方面也让语言表达更为生动。

【原文】苏东坡是一个任何时候都想有所作为的官,在他的任职上,没有不作为的记录,也没有乱作为的记录。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认真了解百姓疾苦,为百姓办实事。在杭州时,他建议开仓放粮,用各种办法使灾民不至于流离失所,确保灾民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子住。他还经常下乡,带领官员和群众人工捕蝗,修六井,解决百姓吃水困难。他任徐州太守时,徐州的官衙破旧,办公条件很差,可他没有把政府不多的钱用来修建官衙,而是把钱用在民生工程上。他上任三个月时,黄河决口,他带领官员群众日夜奋战,冒着生命危险投入到加固防洪大堤的战斗中,扛沙包,打木桩,整整四个月,没有离开抗洪一线,最终保住了徐州城;他任扬州太守时,恢复了准许私船运营的政策,这是开放搞活、给朝廷增加税收的利国利民的好事;他被贬惠州时,只是一个连生计都很困难的“不得签书公事”的“犯”官,可还在四处集资为百姓修桥筑堤,深受群众赞扬。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