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莎普爱思事件背后 的反思
【相关背景】
连日来,一篇名为《一年卖出7.5亿的洗脑‘神药’,请放过中国老人》的文章,引发热议。文章列举国内多位眼科医生说法和权威文献资料,质疑莎普爱思滴眼液通过广告营销,误导患者,延误治疗。随后,国家食药监总局就此发出“特急”函件。莎普爱思紧急申请停牌,上交所及浙江证监局同时发出问询函与关注函。从风波变为风暴,处于舆论漩涡中的莎普爱思事件会如何收场,尚待权威部门调查。然而,有太多令人愕然的细节值得反思,如不持续关注,深究本源,或许会有更多的“神药”冒出来。
【命题预测】
近日,一篇名为《一年卖出7.5亿的洗脑‘神药’,请放过中国老人》的文章引发热议。文中谈到莎普爱思滴眼液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其药效,误导患者,延误治疗的问题。对于频频出现的“神药”广告,你怎么看?很多时候我们在各种媒体上都能看到对于某种药物的神化宣传,通过一些专家明星的宣传与鼓动,大部分民众就会购买这些药物和保健品,但事实上其疗效远不如广告宣传的那样神,有些时候这些药物保健品反而会影响到病情,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莎普爱思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据报道,2016年有16家药企广告费破亿,广告费占营收至少1/10,远远超出研发投入。
销量可以“吹”出来,药效却“吹”不出来。这种“神药”广告为什么屡屡得逞,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人们“一吹就信”。对疾病和手术的恐惧是人性的弱点,外加“就医难”的大环境,“能吃药治好就不开刀,能去药店解决就不上医院”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医药广告正是利用了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和怕麻烦心理,请来名人、专家背书,推销自己的产品。有媒体形容,这是医药行业“传承百年的营销套路”。这些广告常常通过各种方式加剧消费者的焦虑,制造不安全感。这样一来,目标人群自然容易上钩。
二是监管“假装闭眼”。一盒药背后的利益关系之复杂,远超业外人士想象。近些年,从中小型药企到国际制药巨头相继爆出行贿丑闻,说明在利益集团的围猎、糖衣炮弹的围攻下,卫生、药监等政府部门和医师、药师队伍中总有经不住诱惑、应声倒下之人。
三是商家“钱如潮涌”。这种近乎洗脑式的宣传带来的效益十分可观。2011年至2016年,通过广告轰炸,莎普爱思的营收从4.09亿元增加至9.79亿元,净利润从0.68亿元增加至2.76亿元。疯狂广告,简单粗暴又有效,企业管理者为之“心动”,起而效仿。久而久之,劣币驱逐良币,大环境越来越不堪。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