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 点:让“感谢贫穷”成绝响, 也是扶贫的重任
[表明观点]
这些“寒门学子”,在贫困中没有迷失自我,没有被世俗观念吞噬,而是选择积极奋斗,这种精神值得称赞。但对于他们的奋斗,绝不能止于赞扬,还应该有所反思,不能过于沉浸于“感谢贫困”的鸡汤之中。
[综合分析]
贫困的本质是一种逆境,对逆境若把握得当,认识正确到位,便能让人更早懂事,及早明白奋斗的重要性,并以谦卑的姿态用尽全力,追逐知识的力量,并实现个体成长。这也戳中了感谢贫穷中“感谢”的本质,即对逆境的尊重,还有那“自我被倒逼成长成熟”的现实升华。
可“感谢贫穷”在现实中还有另一层面的解读,那就是感谢“贫穷本身”,这样的感谢,便有待商榷。因为对于任何人来说,物质层面的贫穷都是一种苦难,贫穷也是严峻的社会问题,在社会层面,理应积极摆脱贫困,而不是“感谢贫穷”。
“感谢贫穷”文章的走红,是对贫困这一社会性问题的刺痛,也是对人们基本权利的刺痛。所以,过于渲染对贫困的表层感谢,无疑有违作者的初衷。正如有媒体所言,这个世界上,贫穷就是贫穷,绝不值得感谢。其潜台词便是,要与深陷贫困泥沼的宿命抗争,避免精神的懈怠与心灵的迷失。
为此,我们真正要感谢的是贫穷给无数个体带来的奋斗精神,是困境的现实激励,而不是贫穷本身。真正的贫穷,需要在奋斗中去勇敢战胜,而不是进行“感谢”。对于贫困带来的现实问题,也需要正视并积极疏解。
[启示对策]
一是置于公共语境下,要警惕它转化为对贫穷的美化。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从主流观念到文化作品,都不缺乏对贫穷和苦难的歌颂,也乐于去寻找和树立“穷且志坚”“寒门贵子”的典型。可就现代社会的视角来看,社会进步就是要逐渐消除贫困,就能够拥有公平的成长机会,收获更顺畅和出彩的人生。为此,如果公共政策不能从优化权利分配上为贫困人口赋能,仅仅依靠个体之力来“脱贫”已经越来越难。换言之,要集中全社会力量,尽快消灭绝对贫困,让更多的王心仪无需再经历贫困之殇,更无需再说出“感谢贫穷”,这应是公共立场对于这则励志新闻最该有的取态。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