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写作中,案例的使用应当遵循四个原则:新颖、简短、准确、灵活。
(一)新颖
在公职类考试过程中,每一个考生拿到手的资料或者说给定的案例都是相同的。也正因如此,在写作过程中谁的个人储备更多,谁在文章写作中就更占优势。因此,使用案例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要新颖,指的就是在文章论证中我们优先选取材料之外的案例进行论证。
但是在实际考试过程中,有许多考生没有足够的储备或者自己储备的案例和文章的立意对不上号,这种情况下把握好对材料中案例的使用就非常重要了。各位考生,请往下看。
(二)简短
从形式上来看,考生在使用案例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对案例的描述过长。经常在分论点段第一句写上分论点后,整段都在描述案例,通篇没有分析,直到最后一句话回扣分论点,造成了分论点的论证不充实,也会造成考生大量照抄照搬原文。因此,考生在使用案例的时候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描述案例:主体+做法+结果。对于案例的分析我们先按下不表,各位考生往下接着看。
(三)准确
在实际的考试当中,考生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论证“无效”,往往举例举了一大堆,但是真正说到点上的寥寥无几,所以,在使用案例论证的时候必须要把握好“准确”这一原则。
所谓“准确”,指的是我们所使用的案例,能够反映出这一分论点的道理。那么,如何做到“准确”,首先大家要对我们的分论点有一个准确的逻辑认知,其实我们不妨从“做法”与“结果”来剖析一下我们的分论点,以便于我们理解分论点。
如2018国考市地作文“试谈有与无”分论点1:城市的建设与管理需要发挥“有之利”。对于该分论点来说,有两个关键词,其一是“城市”,其二则是“发挥‘有之利’”。而这两个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发挥好了“有之利”(做法)才能建设管理好城市(结果)。
再如2017国考副省作文“以水为师”分论点2:以水为师可以益仁。对于该分论点来说,有两个关键词,其一为“以水为师”,指的是向水学习;其二为“益仁”,指的是有利于提高“仁”、仁爱、情操。而这两个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只有向水学习(做法)才能提高仁德情操(结果)。
再如2016国考市地作文“好政策”分论点1:好政策能够满足公民意愿。对于该分论点来说,有两个关键词,其一为“好政策”,其二为“公民意愿”。这两个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为:施行、出台“好政策”(做法)才能满足公民意愿(结果)。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