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公务员行测备考——代词指代题之“就近原则”
代词指代题,在近几年的国考和联考中出现不多,难度也不算高,但是在省考中,却是屡屡出现,不容忽视。要想正确理解代词所指代的内容,毋庸置疑必须首先明确代词在原文中出现的位置,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其次,我们可以根据"就近原则",结合上下文,快速锁定代词指代的内容。然而,这一非常之快捷、准确的"秒杀技法"--"就近原则",却往往让众考生纠结不已:为什么要用"就近原则"?何谓"就近原则"?到底多近算是近呢?
最需网校的公考专家将就这一问题进行阐释,为考生进行指导。
现代汉语中,对于代词的作用定位是:代替、指示作用,它的存在是为了使语言简洁、经济。代词指代的"就近原则"是由代词自身的性质决定的:前面阐述的内容,后面为了避免重复,用代词指代前面的内容。所以,代词一般离它所指代的内容比较近,如果指代的内容离得比较远,容易造成指代不明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代词指代题的做题原则就是"就近原则",简单地说在公考中碰到代词指代题之后,先要去原文找这个代词在原文中出现的位置,然后按照"就近原则"去找它指代的内容。
其次,我们应该注意:向前看是原则,向后看是例外。何谓"向前看是原则",就是说:代词指代的内容在前面通常都能找到。何谓"向后看是例外",就是说:代词指代的内容在后面出现是一种例外的情况。代词有可能出现在文段的一开始,这时候代词的前边没有东西,所以我们要向后看,去后边找代词指代的内容。但是,这种情况在我们的公务员考试中很少出现,考生了解即可。
那么问题来了,向前看多少才算是就近呢?是不是距离最近的就一定是它指代的内容呢?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分析代词指代的内容,必须结合上下文,基于完整的语句去理解,切忌只读半句话。
我们可以根据标点符号去判断,"就近原则"往前看多少,看哪里?
一般情况,代词前面如果是一个逗号的话,就说明代词指代的内容在这一句话之中,这时候你就在这句话中找它所指代的内容。
如果代词前面是句号,说明代词指代的内容是上一句的内容,就往前再读一句话,提取上一句中的重要话题。
如果代词出现全文的最后一句,很可能是宏观指代,这时候就需要看全文,全面把握文意。
例:跟石头和金属相比,木质砧板从表面上看也是硬邦邦―块,可"内心"柔软,内部的植物纤维虽紧密排列,但仍有很多细微的空隙。这使它在受到剧烈冲击时,内部结构发生弹性微调,既能避免与刀刃硬碰硬伤及刃口,又能吸收一部分冲击力,不会让刀刃在接触板面的一刹那,由于反弹力过大而"剑走偏锋"发生侧滑,这在连续切割,比如剁馅、切丝时尤为明显。
画线句子中的"这"指的是木质砧板的( )
A.外观形态
B.材料来源
C.制作工艺
D.结构特点
专家解析:首先定位原文,找到代词"这"在文段中的位置。其次,根据"就近原则","这"前面是一个句号可以判断,代词指代的内容应该在前面一句话中。根据阅读文段,我们得知:这句话是通过一个对比,引出了木质砧板表面上是硬邦邦的,内部的植物纤维紧密排列,但仍有很多细微的空隙,外部和内部充分体现了砧板的结构特征,对应选项是D项。
A项表述不准确,不是代词所指;文段并未提到"材料来源"和"制作工艺"的问题,排除B、C两项。故正确答案为D。
代词指代题是公考的常见考点,考生应该灵活运用"就近原则",才能够在作答此类题目的时候时得心应手!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