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职培•广西
国电

2020广西中烟工业公司考试常识速记:近代风云(1)

来源: 2019-11-27 20:53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1.背景

  封建社会晚期的清王朝统治危机四伏,政治上腐败、阶级矛盾激化,经济上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外交上闭关锁国,以天朝上国自居,与此同时欧美资本主

  义国家迅速崛起。

  2.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

  从 18 世纪中期起,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

  的逆差,将鸦片输入中国,造成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

  3.中国的禁烟运动

  鸦片输入严重危害了清朝的统治,禁烟派林则徐等的上书震动了道光皇帝,他任命

  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5

  1839 年开始虎门销烟,这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抗外来侵略的坚

  强决心。

  4.经过

  为了保护鸦片贸易,1840 年英国军舰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开始。

  1841 年,英军侵占香港岛;广州三元里人民组织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

  略精神。

  1842 年,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服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

  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5.结果

  中国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割香港岛;赔款 2100 万银元;五口通商(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协定

  关税。

  (2)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利益均沾、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

  特权。

  (3)中美《望厦条约》

  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美国兵船可

  任意到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4)中法《黄埔条约》

  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的一切特权;允许法国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6.影响

  (1) 中国由一个主权完整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

  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民族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革命任务、性质由反封建变为反侵略反封建,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4)思想界由原来“闭目塞听”、盲目自大排外,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6

  ①林则徐: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坚持抵抗外国侵略的同时,

  林则徐就派人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情况,搜集有关资料,翻译西书,编成《四洲

  志》。

  魏源:魏源根据《四洲志》及其他中外文献资料,综述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

  取的对外政策,编写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二) 太平天国运动

  1.起因

  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进一步深化,直接原因是自然灾害的严重,同时洪秀全等人

  为起义作了充分的准备。

  2.经过(1851—1864)

  (1)金田起义:1851 年 1 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

  天国

  (2)永安封王:1851 年 3 月,洪秀全在东乡宣布称天王,后永安建制封五王:封杨秀

  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皆

  受东王节制 。

  (3)定都天京:1853 年 3 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4)天京事变:1856 年 9 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

  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

  3.理论文件

  (1)《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的原则,把土地按每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然后好田坏田互相搭配,

  按人口平均分配。太平天国的领导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资政新篇》

  1859 年颁布,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为涉及农民的土地

  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7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直接原因:英法美等国要求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拒绝

  (2)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3)导火线: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

  争

  2.战争的第一阶段和《天津条约》的签定

  1856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史爆发,隔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成立联军委员会,

  进行殖民统治,成立了以柏贵为首的广东巡抚衙门成为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

  1858 年,英法联军北上攻占天津,沙俄、美国充当“调停”角色,迫使清政府先后

  与俄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

  (2)《天津条约》内容

  公使常驻北京;增开牛庄(后定为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

  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英、法等国人

  可往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

  对英赔款银 400 万两,对法赔款银 200 万两。

  3.英法侵略战争的再起和《北京条约》

  (1)战争的第二阶段:

  1860 年,英、法侵略军再度来华,占领天津,进犯北京,10 月初,侵略军占领圆明

  园,在大肆抢掠后,纵火焚毁。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2)《北京条约》的内容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的完全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英、

  法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归英属香港界内”;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 800 万两,

  恤金英国 50 万两,法国 20 万两。

  (3)中俄条约

  1858 年中俄《瑷珲条约》割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 多万平方公里;1860

  年中俄《北京条约》割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 40 多万平方公里;1864 年《中

  8

  俄堪分西北界约记》割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 万平方公里;19 世纪 80 年代割西北部 7

  万平方公里。

  (四)洋务运动

  1.背景

  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双重打击下,清政府内外交困。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一部分地主阶级寻求挽救清政府统治的方法,洋务派由此产生,洋务派主张“师

  夷长技以自强”,以维护清朝统治,并且得到了以慈禧为首的地主官僚的暂时支持。在

  以总理衙门为推行主体的中央机构领导下,在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

  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指导思想:洋务运动前期口号是“自强”,后期口号是“求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冯桂芬,最先对洋务事业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

  以诸国富强之术。”

  张之洞《劝学篇》总结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内容

  (1)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创办军事工业,代表: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上海)、

  福州船政局;(2)后期开始创办民用工业,代表: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

  布局、汉阳铁厂;(3)创建海军:80 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中央成立海军衙门(4)创办新式教育: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出国

  3.洋务运动的破产

  19 世纪 90 年代,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其主要原因在

  于:

  (1)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2)清政府内部顽固派的百般阻挠和破坏

  (3)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较分散、有限

  (4)未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反动统治

  9

  (五)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明治维新后,为摆脱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

  政策”, 1894 年 5 月朝鲜爆发的东学党起义成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线。同年,日本

  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突袭中国的运兵船,正式挑起了侵略中国的战争,清政府被迫对日

  本宣战。

  2.战争的经过:

  ①平壤之战。叶志超(清军统帅)——不战而降;

  左宝贵(回族将领)——以身殉国。

  平壤沦陷。

  黄海海战。黄海,北洋水师 vs 日本舰队;

  丁汝昌(水师提督)——坚持抵抗;

  邓世昌(致远舰管带)、林永生(经远舰管带)——殉国;

  日本夺取黄海制海权。

  ③辽东战役。聂士成-率军抵抗;旅顺大屠杀、北洋门户洞开;

  ④威海卫战役。刘步蟾、杨用霖、丁汝昌——自杀殉国;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拒

  派军舰出港作战,威海卫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与影响

  (1)结果:中国战败,1895 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

  (2)《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中

  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

  及输入各种机器。

  (3)影响

  ①进一步破坏中国主权完整,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清政府大举外债,列强控制经济命脉;

  ③通商口岸开放,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10

  ④允许在华投资办厂,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掀起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

  潮;

  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大大加深。

  (六)戊戌变法

  1.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加上 19 世

  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戊戌变法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与阶级基础。清朝

  末年,甲午海战的惨败,再次将中华民族推到了危亡的关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在翻译赫胥

  黎的《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都是早期宣传维新思想的文章。

  2.经过

  (1)1895 年康有为领导 “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建立强学会、保国会(具有资产阶级的政党性质);

  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与上海的《时务报》南北呼应;谭嗣同在长沙创办时务学

  堂。

  (3)与封建顽固势力进行论战。

  (4)1898 年初,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请求光绪帝确定维新变法政策。

  (5)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起用维新人士,开始变法。

  3.变法内容

  (1)政治:准许官民上书;精简机构人员;废除旗人特权,渴望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2)经济:保护工商;奖励发明;改革财政;设邮政局。

  (3)军事:建近代陆海军;实行征兵制。

  (4)文教:大办新式学校;发展留学教育;准办报馆学会;废除八股,改试策论,设经

  济特科;设译书局。

  4.变法的政治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爱国知识分子。

  5.结果

  11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皇帝被囚禁,逮维新派、杀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

  废绝大部分新政。

  6.败因

  (1)客观原因是遭到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顽固派)等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与镇压。

  (2)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自身局限性决定的。

  7.评价

  (1)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历史意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进步改良运动;爱国救亡运动;

  思想启蒙运动。

  (3)教训:未动摇封建统治的根基,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资产阶级

  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七)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1.《辛丑条约》: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 4.5 亿两,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中国

  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帝国主义列强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重要地区的 12

  个地方驻扎军队;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列六部之首,成

  为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专门机构。

  2.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直播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长理职培微信公众号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CLZP66
回顶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