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1月1日)有媒体报道说,在昨天召开的教育部通气会上,教育部官员在回答有关落实教授全员为本科生上课的问题时表示,近一年半以来,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比例已经从50%上升到80%,但学校之间有差异;对此,教育部要一直抓下去,“要抓到每一个老师把这件事当成他自然而然的工作习惯”。而现在很多新闻报道称,大学的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成为新鲜事,引起很多网友的热议。
【小试牛刀】
当前,很多大学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成为新鲜事,媒体报道后屡屡成为新闻,引发网友热议。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要点】
1.表明自身观点: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教授作为老师,给学生授课理所应当,但是上述现象也反映了某些大学教授与大学宗旨和目标的错位,也说明允许这种现象存在的大学在高等教育的定位及其价值上的失守,更说明大学乃至整个社会对高等教育成果和成就的评价机制有所偏颇。
2.大学教授授课的好处:
(1)不会影响其科研的进行,甚至还可以促进科研。
(2)不会影响其思维的惰化和钝化,反而还会激发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也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基础。
3.大学教授不授课的不良影响:不但会造成大学资源的浪费,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而且也会使学校声誉受到影响,不利于教学体系的构建。
4.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1)他们很“忙”。忙着开会、找课题、拿项目,上课的事自然要找人替。
(2)有的高校太急功近利,过分看重科研,甚至视教授为申请经费的“筹码”,对不愿上课的教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3)当前大学教育的评价机制存在偏差。一个人一有成绩,轻重担子、大小头衔、各种资源便加诸其身,更不可思议的就是随之而至的“一好百好”“一俊遮百丑”的评价扭曲,以致“学霸”甚至腐败乘隙而生。
5.解决措施:
(1)学校和教育部门当有所作为。落实好相关政策文件要求,把教授们“抓回”课堂,同时也要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将教学质量作为考评标准,在职称评定中发挥作用。
(2)“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作为大学教授自身,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观念,明确大学教育的宗旨和目标,真正走进课堂,传道授业解惑,为学生成长成才去努力。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