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职培•广西
国电

2020广西军队文职考试化学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性质

来源: 2020-02-07 20:19
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无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历程

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发生变化。根据氧化数的升高或降低,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两个半反应:氧化数升高的半反应,称为氧化反应;氧化数降低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独立存在,它们共同组成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过程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氧被夺去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

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对物质的认识存在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隔离开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到从表面上看化合价变化的氧化还原反应,把氧化与还原统一在一个概念下,再透过现象看本质,化合价的变化是由电子得失或偏移引起的。

氧化剂

(1)定义: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2)常见的氧化剂:

①活泼非金属单质:如Cl2、Br2、O2

等。

②某些高价氧化物,如SO3、MnO2等。

③氧化性含氧酸,如浓H2SO4、HNO3、HClO等

④元素(如Mn、Cl、Fe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4、K2Cr2O7、KClO2、FeCl3等。

⑤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⑥某些金属阳离子:如Ag+、Fe3+等

还原剂

(1)定义: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2)常见的还原剂:

①活泼金属单质:如Na、A1、Zn、Fe等。

②低价态的金属阳离子:如Fe2+等;

③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等。

④元素(如C、S等)处于低价时的氧化物,如CO、NO、SO2等。

⑤元素(如Cl、S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氢化物:如H2S、HCl、HI、NH3等。

⑥元素(如S、Fe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或酸,如Na2SO3、H2SO3、H2C2O4、FeSO4等。

强弱判定

物质的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是指物质失电子的能力。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得失电子的数量无关)。从方程式与元素性质的角度,氧化性与还原性的有无与强弱可用以下几点判定:

(1)从元素所处的价态考虑,可初步分析物质所具备的性质(无法分析其强弱)。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H2SO4、KMnO4中的S、Mn元素;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Cl-、S2-等;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S、SO2等。

(2)根据氧化还原的方向判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种还原剂反应时,如氧化产物中元素的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进行判断,如是否需要加热,是否需要酸性条件,浓度大小等等。

比较方法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还原性: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2)根据金属(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①金属活动性顺序:元素周期表里金属性越是左下方越强,越是右上方越弱。

②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元素周期表里非金属性从右往左活动性逐渐减弱,从上往下活动性逐渐减弱。

(3)根据与同一物质反应的难易(条件)判断:

当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高低来进行判断。

(4)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

当变价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

注:不能通过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多少来判断氧化性的强弱。

(5)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①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右,金属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非金属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同主族元素从上→下,金属单质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非金属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注:元素在周期表中越是位于左下方,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元素在周期表中越是位于右上方,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6)根据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根据这个规律也可判断原电池、电解池电极)

①两种不同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级:负极:金属电子流出,正极:金属电子流入

还原性:负极>正极

②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

(7)根据物质浓度的大小比较:

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强,反之,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弱。例如:氧化性HNO3(浓)>HNO3(稀);还原性HCl(浓)>HCl(稀)

(8)根据氧化剂、还原剂性质的影响因素判断

①温度:一般温度高氧化剂的氧化性强(浓H2SO4与Cu常温不反应,加热则反应)。

②酸碱性:一般在酸性条件下氧化剂的氧化性增强。如KMnO4在酸性条件下氧化能力更强;KClO3能氧化浓盐酸中的Cl-→Cl2,而不能氧化NaCl中的Cl-;又如在中性溶液中Fe2+与NO3-可共存但在H+存在的条件下Fe2+与NO3-不共存等。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直播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长理职培微信公众号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CLZP66
回顶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