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职培•广西
国电

2020广西军队文职考试专业科目备考:领导与激励(管理学)

来源: 2020-03-29 19:54

 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领导与激励(管理学)

  一、领导的概念与本质

  1.领导的概念

  领导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领导工作五个必须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即客观环境)、职权和领导行为。

  2.领导的权力和影响力ON领导权力的特性:(1)职位性;(2)向心性:(3)工具性:(4)强制性;(5)相对性性;(6)双向性;(7)诱惑性。

  领导权力的五种形式:合法权力:报酬权力:强制权力:专家权力:指示权力o领导权力的影响力:从社会作用的角度来看,领导影响力是领导与社会互动产生的一种效果:从领导实质来看,影响力是领导的重要功能;从领导者的角度看,影响力是权力与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种影响和改变他人态度、观念、情感和行为的能力,也是影响一个群体、一个组织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

  广义的影响力包括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两个方面,权力性影响力是职位对职位的影响力,是法定权力的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则是人对人的影响力,是职位和权力之外的其他因素产生的影响力。

  二、代表性的领导理论

  1.领导特质理论

  也被称为“伟人理论”或“英雄理论”,主要是研究一名优秀而成功的领导所具有的内在品质与领导相关行为及绩效方面的关系。

  2.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行为理论是由爱荷华大学的Lewin,Lippitt和White所开创。领导行为即通过研究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具体行为和不同行为对下属的影响,寻找最佳领导行为。其基础是领导特征和技巧,领导风格是领导者特质、技巧及和下属沟通时行为的统一体。

  3.管理方格理论

  管理方格理论是用方格图表示和研究领导方式的一种理论。由美国罗伯特·布莱克和简·莫顿创立。管理方格图的提出改变以往各种理论中“非此即彼”式的绝对化观点,指出在对生产关心和对人关心的两种领导方式之间,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互相结合。

  4.领导权变理论

  领导权变理论亦称“领导情境理论”。是领导理论的一种。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形成。该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绝对的最佳的领导方式。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领导有效性=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领导的效果与领导者所处的具体情境和环境有关。

  5.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科曼首先提出,后由保罗·赫西和肯尼斯·布兰查德予以发展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也称情景领导理论,这是一个重视下属的权变理论。赫西和布兰查德认为,依据下属的成熟度,选择正确的领导风格,就会取得领导的成功。

  三、激励的内涵1.激励的概念

  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导、保持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个人目标的过程

  2.激励的特点

  最显著的特点是内在驱动性和自觉自愿性。

  3.激励的一般模式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前者作用于人的生理方面,是对人物质需要的满足,后者作用于人的心理方面,是对人精神需要的满足。

  (2)正激励与负激励

  正激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组织的需要时,通过奖赏的方式来鼓励这种行为,以达到持续和发扬这种行为的目的。负激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组织的需要时,通过制裁的方式来抑制这种行为,以达到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的目的。

  (3)内激励与外激励

  内激励是指由内酬引发的、源自于工作人员内心的激励;外激励是指由外酬引发的、与工作任务本身无直接关系的激励。

  四、代表性的激励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认为人的需要有轻重层次之分,在特定时刻,以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只有排在前面的那些属于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就会占据主导地位。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是激励理论的代表之一,由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该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励因素,二是保健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3.弗洛姆的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维克托·弗鲁姆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弗洛姆的期望理论阐明了激励职工的方法。

  4.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亚当斯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学者亚当斯在综合有关分配的公平概念和认知失调的基础上,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认为,对自己的报酬的知觉和比较的认知失调,导致当事人的心理失衡,即不公平感和心里紧张。为减轻或消除这种紧张,当事人采取某种行动以恢复心理平衡。如果报酬公平,当事人就会获得满足感,从而激励当事人的行为。

  5.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叫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行为修正理论。这种理论观点主张对激励进行针对性的刺激,只看员工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突出激励的内容和过程。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无利,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逝。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直播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长理职培微信公众号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CLZP66
回顶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