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广西军队文职考试面试热点:10万鸭子“出征”灭蝗,真相有点尴尬
【热点梗概】
昨天,话题#浙江10万只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冲上热搜,关注度堪比新冠肺炎。然而,网友的心情也跟随这10万只鸭子,经历了慷慨豪迈、莫名魔幻到大失所望的一波三折。
先是一篇《蝗灾告急!浙江10万“鸭子军队”将出征巴基斯坦灭蝗!》的文章刷屏,报道中称:某位专家透露,巴基斯坦治蝗计划,首批预计出动10万“鸭兵”,代表国家出征灭蝗,一天之内就抵达巴基斯坦”。而来源不明的赶鸭上路的短视频,也莫名其妙地成了鸭军出征前的阅兵式。
接着,有媒体向中国驻巴使馆进行求证,得到的回复是“子虚乌有”。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也正式回应:中国自古就有牧鸭治蝗的方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巴基斯坦不适合采用这一技术,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喷洒更有利于紧急治理巴境内的大面积蝗灾。
在被媒体和官方辟谣之后,鸭子当事企业负责人称:“该公司愿意捐赠10万只鸭子,目前正在等待巴基斯坦方答复。”而原报道中所采访的专家则表示,计划不是立刻就能实施的,“目前计划今年下半年能够成行”。
至此,10万鸭子“出征”一事就被“放了鸽子”。一天之内新闻上演神反转,让人们又看到了一场由不实消息引发狂欢、进而被辟谣的惯常套路。
事实上,人们只要稍微动用逻辑就能做出判断。一是新闻本身过于猎奇,视频中,成群结对的鸭子过马路引来围观拍摄很有视觉冲击力,再配以“出征灭蝗”这一简单的新闻注解,的确很少听闻。再看最初那篇报道,称鸭子为“灭蝗界的奇才”,能够进行“地毯式搜捕”,最后“肉质鲜嫩,退役了还能成为美味佳肴”等绘声绘色的描写手法,更是把一篇带有科技含量的报道变成了抓人眼球的社会新闻。
的确,生物防治是很多国家都能想到的一种解决蝗灾的方法。但巴基斯坦是否就真能有效适用?如果能够运用逻辑和常识去阅读新闻,就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
在灾难面前,人们容易被各种情绪影响,对勇敢的行为心潮澎湃,对未知的风险心生恐慌。如今看到鸭子也能“远征”,去保护巴基斯坦兄弟,这样的勇气怎能不让人心中油然而生一股自豪?
然而,人们这一驾轻就熟的感动心理,却往往容易被虚假新闻予以利用,在猎奇中消解了常识,纷乱了真相,悬置了问题,把科学和理性愣是变成了段子。
【题目】
对于材料中描述的“鸭子出征”新闻反转现象,你怎么看?
【答题要点】
1.表明态度
灾难面前,人们往往因为对未知的恐慌易被情绪影响,看到本国鸭子“远征”,去战胜灾难,带来希望,自然心生自豪、感动,但感动之余却被假新闻误导。灾难面前,我们需要感动,需要英雄主义,但也需要真相。
2.消极影响
(1)误导公众。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公众对信息的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媒体传播来实现。而虚假新闻或者不正确的信息传播,不仅侵害了公众的知情权,而且极易误导公众认知、态度和行为,严重的甚至会給社会公众造成大面积恐慌;
(2)媒体声誉受损。为了吸引眼球,许多新闻或者内容过于夸张,或者故意趋向某些“感情期待”,偏离了事实。这样夸大甚至虚假的报道,最终也只会使媒体声誉受损、得不偿失;
(3)产生信任危机。媒体应该是社会公器,捍卫公众利益,可是频频出现的虚假新闻,只会使整个新闻行业声誉受损,让受众无法相信媒体存在的价值。尤其是官方媒体,如果报道失真,神反转频频上演,那么就会陷入“塔西佗陷阱”,无论说什么做什么,受众也不会再信任。
3.产生原因
(1)公众缺乏理性。人们总是对一些少有听闻的事件乐此不疲,常常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对自己看到的现象或者传闻的事件缺乏理性思考。当看到10万鸭子出征灭蝗的信息,再加之视频特效的强烈冲击,如亲眼所见一般真实,纷纷转载分享,也就懒于思考其真实性;
(2)媒体缺乏核实。媒体的存在不能是为了吸引眼球,博取关注,获取商业利益,而是应该传播真实信息、正能量,正确引导大众,切实承担起和谐社会宣传者的责任。如果媒体在报道前就向中国驻巴使馆进行求证核实,那么也不会出现如此尴尬的事件;
(3)言论缺乏监管。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当前线上线下媒体层出不穷,各种公众号、小视频充斥网络,让人眼花缭乱。浙江10万“鸭子军队”将出征灭蝗的文章刷屏,以及赶鸭上路的短视频充满网络,正是这些自媒体缺乏监管体系的表现。
4.解决对策
(1)个人要理性思考,避免盲目跟风。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应该加强科学知识学习,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现象多想一想原因是什么、是否真实、有没有效果、有何依据?越是事态严重的时候,越要学会理性思考,这样才不会被误导、利用;
(2)媒体要坚守底线,确保信息真实。无论何时,媒体都应该坚守新闻底线,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客观。即使是网络媒体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以博人眼球、吸引关注为目的。要建立严格的信息核实机制,及时有效地核实信息,把握好言语的尺度,对于未经核实的信息坚决不报道、不传播,对于可能引起社会恐慌的新闻客观报道、及时引导;
(3)政府要主动作为,完善监管机制。政府应该完善相关网络媒体监管机制,严格推行实名制认证和追责制度,个人、企业以及其它社会主体在自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时,必须进行真实有效的身份认证,此外要严厉处罚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少虚假和不实信息的传播。
昨天,话题#浙江10万只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冲上热搜,关注度堪比新冠肺炎。然而,网友的心情也跟随这10万只鸭子,经历了慷慨豪迈、莫名魔幻到大失所望的一波三折。
先是一篇《蝗灾告急!浙江10万“鸭子军队”将出征巴基斯坦灭蝗!》的文章刷屏,报道中称:某位专家透露,巴基斯坦治蝗计划,首批预计出动10万“鸭兵”,代表国家出征灭蝗,一天之内就抵达巴基斯坦”。而来源不明的赶鸭上路的短视频,也莫名其妙地成了鸭军出征前的阅兵式。
接着,有媒体向中国驻巴使馆进行求证,得到的回复是“子虚乌有”。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也正式回应:中国自古就有牧鸭治蝗的方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巴基斯坦不适合采用这一技术,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喷洒更有利于紧急治理巴境内的大面积蝗灾。
在被媒体和官方辟谣之后,鸭子当事企业负责人称:“该公司愿意捐赠10万只鸭子,目前正在等待巴基斯坦方答复。”而原报道中所采访的专家则表示,计划不是立刻就能实施的,“目前计划今年下半年能够成行”。
至此,10万鸭子“出征”一事就被“放了鸽子”。一天之内新闻上演神反转,让人们又看到了一场由不实消息引发狂欢、进而被辟谣的惯常套路。
事实上,人们只要稍微动用逻辑就能做出判断。一是新闻本身过于猎奇,视频中,成群结对的鸭子过马路引来围观拍摄很有视觉冲击力,再配以“出征灭蝗”这一简单的新闻注解,的确很少听闻。再看最初那篇报道,称鸭子为“灭蝗界的奇才”,能够进行“地毯式搜捕”,最后“肉质鲜嫩,退役了还能成为美味佳肴”等绘声绘色的描写手法,更是把一篇带有科技含量的报道变成了抓人眼球的社会新闻。
的确,生物防治是很多国家都能想到的一种解决蝗灾的方法。但巴基斯坦是否就真能有效适用?如果能够运用逻辑和常识去阅读新闻,就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
在灾难面前,人们容易被各种情绪影响,对勇敢的行为心潮澎湃,对未知的风险心生恐慌。如今看到鸭子也能“远征”,去保护巴基斯坦兄弟,这样的勇气怎能不让人心中油然而生一股自豪?
然而,人们这一驾轻就熟的感动心理,却往往容易被虚假新闻予以利用,在猎奇中消解了常识,纷乱了真相,悬置了问题,把科学和理性愣是变成了段子。
【题目】
对于材料中描述的“鸭子出征”新闻反转现象,你怎么看?
【答题要点】
1.表明态度
灾难面前,人们往往因为对未知的恐慌易被情绪影响,看到本国鸭子“远征”,去战胜灾难,带来希望,自然心生自豪、感动,但感动之余却被假新闻误导。灾难面前,我们需要感动,需要英雄主义,但也需要真相。
2.消极影响
(1)误导公众。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公众对信息的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媒体传播来实现。而虚假新闻或者不正确的信息传播,不仅侵害了公众的知情权,而且极易误导公众认知、态度和行为,严重的甚至会給社会公众造成大面积恐慌;
(2)媒体声誉受损。为了吸引眼球,许多新闻或者内容过于夸张,或者故意趋向某些“感情期待”,偏离了事实。这样夸大甚至虚假的报道,最终也只会使媒体声誉受损、得不偿失;
(3)产生信任危机。媒体应该是社会公器,捍卫公众利益,可是频频出现的虚假新闻,只会使整个新闻行业声誉受损,让受众无法相信媒体存在的价值。尤其是官方媒体,如果报道失真,神反转频频上演,那么就会陷入“塔西佗陷阱”,无论说什么做什么,受众也不会再信任。
3.产生原因
(1)公众缺乏理性。人们总是对一些少有听闻的事件乐此不疲,常常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对自己看到的现象或者传闻的事件缺乏理性思考。当看到10万鸭子出征灭蝗的信息,再加之视频特效的强烈冲击,如亲眼所见一般真实,纷纷转载分享,也就懒于思考其真实性;
(2)媒体缺乏核实。媒体的存在不能是为了吸引眼球,博取关注,获取商业利益,而是应该传播真实信息、正能量,正确引导大众,切实承担起和谐社会宣传者的责任。如果媒体在报道前就向中国驻巴使馆进行求证核实,那么也不会出现如此尴尬的事件;
(3)言论缺乏监管。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当前线上线下媒体层出不穷,各种公众号、小视频充斥网络,让人眼花缭乱。浙江10万“鸭子军队”将出征灭蝗的文章刷屏,以及赶鸭上路的短视频充满网络,正是这些自媒体缺乏监管体系的表现。
4.解决对策
(1)个人要理性思考,避免盲目跟风。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应该加强科学知识学习,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现象多想一想原因是什么、是否真实、有没有效果、有何依据?越是事态严重的时候,越要学会理性思考,这样才不会被误导、利用;
(2)媒体要坚守底线,确保信息真实。无论何时,媒体都应该坚守新闻底线,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客观。即使是网络媒体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以博人眼球、吸引关注为目的。要建立严格的信息核实机制,及时有效地核实信息,把握好言语的尺度,对于未经核实的信息坚决不报道、不传播,对于可能引起社会恐慌的新闻客观报道、及时引导;
(3)政府要主动作为,完善监管机制。政府应该完善相关网络媒体监管机制,严格推行实名制认证和追责制度,个人、企业以及其它社会主体在自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时,必须进行真实有效的身份认证,此外要严厉处罚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少虚假和不实信息的传播。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