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职培•广西
国电

2020广西中烟工业考试公基常识—关于科举制度的前世今生

来源: 2019-11-09 14:30
  
科举之前的官员选拔制度  
作为古装言情屌丝逆袭迎娶白富美的标准配置,科举制度已经是现代人最熟悉的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方式。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科举制却不是唯一的人才选拔制度。  
在秦朝建立之前,“世袭”制度是主要的人才选拔方式。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天子之下有诸侯、卿、士,这些人的权力地位均依照血缘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后来秦国商鞅变法奖励军功,“世袭罔替”才逐渐被打破。  
汉朝从汉武帝开始,民间选拔人才采用的是“察举制”和“征(徵)辟制”。前者是自下而上,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后者是自上而下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为“征(徵)”,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即为“辟”。  
三国时期的曹魏,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  
选拔人才的过程大体是这样的: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此表由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将各地流亡人士无论是否出仕皆登记其上,表内详记年藉各项,分别品第,并加评语。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审核后将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九品中正制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但是,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因此科举制度应运而生。  
科举制度的开创和确立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诏举“贤良”;隋炀帝以“试策”取士,设进士二科,由此开启了科举取士的道路。  
唐朝是科举制度逐渐确立和完善的时期,出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科举名词。  
进士:唐朝科举考试的常设的科目主要有进士、明经两科,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举人: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而由乡贡入京应试者便通称为举人。  
春闱:唐朝时,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称春闱。  
殿试:武则天时期,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科举中殿试的开始。  
武举:武则天时期开创了武举,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唐代最著名的武状元便是安史之乱中战功赫赫的大将郭子仪了。  
科举制度的发展与衰落  
宋朝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变,使科举制度更加完善。  
首先,宋朝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三级科举考试分别是州试(解试)、省试和殿试。  
宋朝的州试(解试):由各地方进行,通过者称为举人,可以进京参加省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宋朝的省试:由礼部举行,通过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宋朝的殿试:由贡士参加,通过者称为进士。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赐“进士及第”,即殿试录取的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亦称鼎元、殿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者合称“三鼎甲”;二等赐“进士出身”,即殿试录取的二甲若干名;三等赐“同进士出身”,即殿试录取的三甲若干名。  
殿试以后,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后,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  
其次,从宋代开始,科举确立了糊名和誊录制度。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誊录”,就是将考生的试卷全部誊抄过录一遍,阅卷者只能看到誊抄过后的试卷,彻底杜绝了通过字迹、暗语等给人情分的可能。这样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从公元922年,宋太宗首次在殿试中采取糊名法开始,此后几十年糊名法和誊录法自上而下逐渐向科举考试的各个层级浸透,对后世科举制度影响深远。  
明代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  
明代的童试:在明代进学院成为科举的必由之路。只有进入学院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国子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就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应试者被统称为童生。取得生员资格的人,俗称秀才。  
明代的乡试:每三年一次,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  
明朝的会试: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明朝的殿试: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应试者为贡士。殿试录取制度沿袭宋代。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故称金榜题名。  
明代科举考试内容为八股文。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依照题义阐述其中义理。  
清代晚期,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发展,科举制度也随之发生了改变。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同时,应康有为等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废科举,办学堂。从此,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因其历史局限性最终被废除。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直播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长理职培微信公众号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CLZP66
回顶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