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贵州军队文职考试时政热点:人勤春来早 春耕备耕忙
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备耕,两手抓,两不误,从南到北,全国春季农业生产热潮涌动。
稳住基本盘,为夏粮丰收打牢基础
春耕备耕,粮食最为关键。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夺取粮食丰收,对于稳住“三农”基本盘,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具有特殊重要性。
稳政策,农民种粮信心强干劲足。
以前种一季稻,如今“单改双”,为啥?“政策好,种地底气也足!”四川西充县青狮镇大石坝村村民蒙正武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调整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一系列好政策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稳面积,不误农时抓春耕。
“惊蛰麦起身,田管要跟上。”上海市松江区腰泾村种粮大户李春风说,优粮优价,这季又种了400多亩冬小麦。
“今年春播,我们开足马力,5万多亩地全部种粮。”黑龙江克山县河南乡仁发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李凤玉说:“对社员来说,稳住粮食种植面积,就稳定了收入。”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今年春播粮食种植意向面积9亿亩左右,在田作物冬小麦面积3.32亿亩,冬油菜面积9200多万亩。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就稳住了丰收的基础。”
稳产量,“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增效益。
“用科技种地,一斤水稻身价涨七倍,这法子真好!”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种粮大户郑富俊感慨,有机水稻技术让农民口袋鼓起来,一斤米能卖到7块多钱!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2%,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提高到95%以上。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司长廖西元这样说:“加快技术集成推广,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水平和农民种粮效益。”
藏粮于地。今年我国将以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完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任务。
稳产保供,确保重要农副食品安全
确保蔬菜、肉蛋奶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是春季农业生产的一大任务。
疏通梗阻,生产流通转起来。
抓产业,稳产量。在山东寿光,农技专家组“挂包帮”,绿色通道及时开通,产销精准对接,这里平均每天生产蔬菜两万吨,品种达200余种。
抓农资,保生产。“肉鸡生产周期就45天左右,眼看着50万只肉鸡就要断粮了。”接到富农同好畜禽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良宝的求助,山东平度畜牧部门为他办理通行证,联系了饲料企业,快速解决难题。
目前,全国冬春在田蔬菜面积8400多万亩,产量1.7亿吨,均比上年增加2%左右,“菜篮子”供应有保障。
品种调优,对接市场成趋势。
城里人爱吃什么,就种什么。在安徽省巢湖市柘皋镇三星村松海家庭农场,红椒、莴笋、白菜3月上市,早早就被商超预订光了。
错峰上市,对接差异化需求。“100多亩火龙果提前上市20天,一斤多卖2块多。”广东湛江百顺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苏义杰说,果园安装补光灯,果树能多结4轮果,全年增收200多万元。
提升质量,“吃得好”成为新潮流。
“按标准来,才能产出好果子。”广西兴安县界首镇兴田村村民蒋年生感慨,“叶面喷施生物肥,留树保鲜错峰上市,按照技术员的指导,我家蜜橘挣了5万元。”县里打造蜜橘产业示范区,统一种植标准,让好果子卖出好价钱。
农艺提升了质量。“小米身价噌噌涨,一斤卖到十几元,市场就认咱。”山西省山阴县七里沟村的刘振兴说:“种地还是要懂技术,没想到有机旱作种植真是个宝。”
今年我国将再制修订1000项质量安全标准,创建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切实保障居民“舌尖上的安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表示,去年我国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达到97.4%,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转型升级,绿色生产是主线
春耕备耕,绿色生产是主线。
在湖南南县,一田有“两产”。“这几天要抓紧育苗,水温上来,就能投喂饲料。”稻田养虾,难度不小,南洲镇南洲村的欧述秋忙得脚不沾地。“稻+虾”产生了“化学反应”,全县55万亩稻虾,一亩增收3500元。
绿色产业里有新的增收手段。“满山林子就是我们最大的宝贝,林上要果,林下间作,林间采摘,口袋也鼓了起来。”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四道沟村王忠志说,种上苹果树,嫁接寒地富士新品种,一年能挣8万元。
目前,我国已经建设了5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298个农业产业强镇,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
节水节肥节药,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
“过去大水漫灌,如今精打细算。”河南滑县牛屯镇程坡寨村村民毛同泉说,浇地刷卡,心里有本“明白账”,用水少了,一亩地能省10块钱。
“化肥减下去,鸭梨品质上来了。”山东阳信金阳街道办界河村村民李海廷说,精准施肥,一亩地施肥成本从420元减少到300元。
目前,我国三大主粮化肥利用率达到39.2%,农药利用率达到39.8%。
立体循环,高效利用资源。
生产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能增值。在黑龙江省绥化市,龙头企业原野食品公司带动,一粒玉米换来“种养加”全产业布局:有机玉米闯入高端市场,玉米秆加工肉牛饲料,实现产业增值3200万元。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今年,我国将进一步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基本完成大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确保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春耕生产的绿色转变,将大幅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会”种地到“慧”种地,智慧生产成潮流
春耕备耕,智慧生产成潮流。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春季农业生产装备水平大幅跃升,成为春耕的一道崭新风景。智慧农机,就是这道风景中的主角儿。
智能农机提效率。
“即便是万亩农场,也能实现无人管理。”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副场长韩天甲介绍,农机更智能,种地更省力。播种机搭载北斗导航系统,每千米行驶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农机开启自动驾驶模式,一台收获机24小时就可以作业1200亩。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张兴旺表示,预计全国投入春季农业生产的植保无人机超过3万台,“北斗”定位无人驾驶拖拉机及配套精准作业农机具超过2万台套,为确保今年春耕备耕的进度和质量提供了机械化支撑。
全程服务更便利。
“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农民种地更轻松。”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归昌乡陈庄村农大家庭农场负责人陈龙当上了“田保姆”,已为40多户农户提供喷药服务。目前,归昌乡水稻机插率达到70%,亩均节约成本50元,增加产量50公斤。
装备技术应用升级。
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等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水稻、玉米种植、棉花播种、小麦田管、蔬菜生产等多个生产环节。安徽亳州在全市推广农机作业托管全覆盖,1240个合作社“网格化”托管700多万亩小麦。
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通过开展“不见面”服务,指导培训机手200万人次、检修机具620万台次。目前,各地投入春季生产农机具总量预计超2000万台套,推进农机保春耕。全国超6万个农机服务组织投入春季农业生产,积极发展托管式、网约式及“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帮助广大农户轻松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种田。
农机一小步,农业一大步!张兴旺表示,春季农业生产中,农机服务组织全程作业能力明显提升。预计小麦主产省夏粮机收、秸秆处理和秋粮种肥同播“一条龙”服务面积超过1.7亿亩,夏收夏种将实现“无缝对接”。
《人民日报》(2020年03月12日01版)
信息来源: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20/0312/c1008-31627946.html
原作者:人民日报记者高云才王浩
原标题: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
稳住基本盘,为夏粮丰收打牢基础
春耕备耕,粮食最为关键。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夺取粮食丰收,对于稳住“三农”基本盘,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具有特殊重要性。
稳政策,农民种粮信心强干劲足。
以前种一季稻,如今“单改双”,为啥?“政策好,种地底气也足!”四川西充县青狮镇大石坝村村民蒙正武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调整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一系列好政策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稳面积,不误农时抓春耕。
“惊蛰麦起身,田管要跟上。”上海市松江区腰泾村种粮大户李春风说,优粮优价,这季又种了400多亩冬小麦。
“今年春播,我们开足马力,5万多亩地全部种粮。”黑龙江克山县河南乡仁发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李凤玉说:“对社员来说,稳住粮食种植面积,就稳定了收入。”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今年春播粮食种植意向面积9亿亩左右,在田作物冬小麦面积3.32亿亩,冬油菜面积9200多万亩。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就稳住了丰收的基础。”
稳产量,“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增效益。
“用科技种地,一斤水稻身价涨七倍,这法子真好!”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种粮大户郑富俊感慨,有机水稻技术让农民口袋鼓起来,一斤米能卖到7块多钱!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2%,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提高到95%以上。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司长廖西元这样说:“加快技术集成推广,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水平和农民种粮效益。”
藏粮于地。今年我国将以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完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任务。
稳产保供,确保重要农副食品安全
确保蔬菜、肉蛋奶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是春季农业生产的一大任务。
疏通梗阻,生产流通转起来。
抓产业,稳产量。在山东寿光,农技专家组“挂包帮”,绿色通道及时开通,产销精准对接,这里平均每天生产蔬菜两万吨,品种达200余种。
抓农资,保生产。“肉鸡生产周期就45天左右,眼看着50万只肉鸡就要断粮了。”接到富农同好畜禽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良宝的求助,山东平度畜牧部门为他办理通行证,联系了饲料企业,快速解决难题。
目前,全国冬春在田蔬菜面积8400多万亩,产量1.7亿吨,均比上年增加2%左右,“菜篮子”供应有保障。
品种调优,对接市场成趋势。
城里人爱吃什么,就种什么。在安徽省巢湖市柘皋镇三星村松海家庭农场,红椒、莴笋、白菜3月上市,早早就被商超预订光了。
错峰上市,对接差异化需求。“100多亩火龙果提前上市20天,一斤多卖2块多。”广东湛江百顺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苏义杰说,果园安装补光灯,果树能多结4轮果,全年增收200多万元。
提升质量,“吃得好”成为新潮流。
“按标准来,才能产出好果子。”广西兴安县界首镇兴田村村民蒋年生感慨,“叶面喷施生物肥,留树保鲜错峰上市,按照技术员的指导,我家蜜橘挣了5万元。”县里打造蜜橘产业示范区,统一种植标准,让好果子卖出好价钱。
农艺提升了质量。“小米身价噌噌涨,一斤卖到十几元,市场就认咱。”山西省山阴县七里沟村的刘振兴说:“种地还是要懂技术,没想到有机旱作种植真是个宝。”
今年我国将再制修订1000项质量安全标准,创建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切实保障居民“舌尖上的安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表示,去年我国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达到97.4%,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转型升级,绿色生产是主线
春耕备耕,绿色生产是主线。
在湖南南县,一田有“两产”。“这几天要抓紧育苗,水温上来,就能投喂饲料。”稻田养虾,难度不小,南洲镇南洲村的欧述秋忙得脚不沾地。“稻+虾”产生了“化学反应”,全县55万亩稻虾,一亩增收3500元。
绿色产业里有新的增收手段。“满山林子就是我们最大的宝贝,林上要果,林下间作,林间采摘,口袋也鼓了起来。”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四道沟村王忠志说,种上苹果树,嫁接寒地富士新品种,一年能挣8万元。
目前,我国已经建设了5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298个农业产业强镇,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
节水节肥节药,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
“过去大水漫灌,如今精打细算。”河南滑县牛屯镇程坡寨村村民毛同泉说,浇地刷卡,心里有本“明白账”,用水少了,一亩地能省10块钱。
“化肥减下去,鸭梨品质上来了。”山东阳信金阳街道办界河村村民李海廷说,精准施肥,一亩地施肥成本从420元减少到300元。
目前,我国三大主粮化肥利用率达到39.2%,农药利用率达到39.8%。
立体循环,高效利用资源。
生产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能增值。在黑龙江省绥化市,龙头企业原野食品公司带动,一粒玉米换来“种养加”全产业布局:有机玉米闯入高端市场,玉米秆加工肉牛饲料,实现产业增值3200万元。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今年,我国将进一步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基本完成大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确保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春耕生产的绿色转变,将大幅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会”种地到“慧”种地,智慧生产成潮流
春耕备耕,智慧生产成潮流。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春季农业生产装备水平大幅跃升,成为春耕的一道崭新风景。智慧农机,就是这道风景中的主角儿。
智能农机提效率。
“即便是万亩农场,也能实现无人管理。”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副场长韩天甲介绍,农机更智能,种地更省力。播种机搭载北斗导航系统,每千米行驶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农机开启自动驾驶模式,一台收获机24小时就可以作业1200亩。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张兴旺表示,预计全国投入春季农业生产的植保无人机超过3万台,“北斗”定位无人驾驶拖拉机及配套精准作业农机具超过2万台套,为确保今年春耕备耕的进度和质量提供了机械化支撑。
全程服务更便利。
“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农民种地更轻松。”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归昌乡陈庄村农大家庭农场负责人陈龙当上了“田保姆”,已为40多户农户提供喷药服务。目前,归昌乡水稻机插率达到70%,亩均节约成本50元,增加产量50公斤。
装备技术应用升级。
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等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水稻、玉米种植、棉花播种、小麦田管、蔬菜生产等多个生产环节。安徽亳州在全市推广农机作业托管全覆盖,1240个合作社“网格化”托管700多万亩小麦。
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通过开展“不见面”服务,指导培训机手200万人次、检修机具620万台次。目前,各地投入春季生产农机具总量预计超2000万台套,推进农机保春耕。全国超6万个农机服务组织投入春季农业生产,积极发展托管式、网约式及“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帮助广大农户轻松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种田。
农机一小步,农业一大步!张兴旺表示,春季农业生产中,农机服务组织全程作业能力明显提升。预计小麦主产省夏粮机收、秸秆处理和秋粮种肥同播“一条龙”服务面积超过1.7亿亩,夏收夏种将实现“无缝对接”。
《人民日报》(2020年03月12日01版)
信息来源: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20/0312/c1008-31627946.html
原作者:人民日报记者高云才王浩
原标题: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