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贵州军队文职考试专业科目备考:课程设计(教育学)
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课程设计(教育学)
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
二、课程组织的原则和方式
(一)课程组织的原则
对如何组织学习经验,泰勒提出了以下三项准则:
(1)连续性。强调课程“广度”,直线式地陈述主要课程要素。
(2)顺序性。强调课程“深度”,对同一课程要素做更深、更广、更复杂的处理。
(3)整合性。不同的课程内容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以达到最大的学习累积效果。
(二)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1.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形象的先后顺序组织课程内容。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专题。综合课是横向组织的典范。
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逻辑顺序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
心理顺序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组织课程内容。
3.直线式与螺旋式
直线式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
螺旋式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
三、课程设计的模式
1.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实现和评价等环节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
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认为一个完整的课程编制过程包括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①确定课程目标;②
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③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④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2.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是斯滕豪斯在批评泰勒的目标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
核心观点:编制课程将研究、编制和评价合而为一,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所有的关注点集中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师是整个过程中的核心人物。
四、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是构建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人本主义理论。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一、课程目标改革
(一)课程目标:课程的第一要素
(二)新课程的总目标(素质教育的内涵):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
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三)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
(1)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
(2)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3)强调终身教育的基础性;
(4)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
(5)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二、课程结构改革
(一)新课程结构的内容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及爱与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二)新课程机构的特点
综合性——打破学科本位;选择性一—针对不同;均衡性——和谐全面发展
三、课程内容改革
(一)有关课程内容的三中观点:课程及教材;课程即活动;课程即经验
(二)课程的结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三)新课程内容的主要特点:
1.素质教育理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突破学科中心:从“难、繁、偏、旧”专项注重基础、简化内容、反映新的研究成果、紧密联系现实。
3.改变学习方式:从接受歇息、死记硬背转向主动参与、探索学习。
四、课程实施改革
(一)理念改革
1.现代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
2.现代教师观:
教师角色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研究者;
(4)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现代教育观
(1)教学时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是科学
五、课程评价改革
(一)现代教育评价理念: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二)现代课程评价的特点: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三)对学生评价的改革:
1.从筛选、评比到诊断、帮助发展。
2.从辅助知识学习到全面育人。
3.从客观冷静到人性关怀。
4.从单一的评价标准到多元个性的评价标准。
5.从单一的评价主体到多元的评价主体。
6.从单一笔试评价到多种评价方式。
7.从游离于教学之外到融合于教学之中。
(四)新课程改革下的考试的宗旨:
1.目的:发现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
2.内容:涉及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知识,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方法:形式多样,笔试考试和实际操作测验相结合。
4.成绩评定:实行登记制,甚至不设总分二改为各项评定,而且必须遵守“不公布成绩和进行成绩排名”的规定。
六、课程管理改革
课程三级管理制: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