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贵州农村信用社考试每日一练(2020.3.29)
知识经济的发展无疑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机遇(如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缩短工业化阶段的进程,即发挥后发优势),但同时也使这些国家面临严峻挑战。
挑战首先来自“知识”这一生产要素本身。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指出,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而正是在这两点,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这种差距虽然使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选择和应用方面可以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但同时使得他们与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因位势的不同形成垂直分工的关系,因而处于不利地位,甚至随着新的技术壁垒的形成而形成新的“中心——依附”关系,加大贫富差距。例如,有迹象表明,近20年来,在全球的收入分配方面,情况逐渐恶化。从1960年到80年代末,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0.44到1989年的0.55。又据统计,世界最富的20%的人口的所得收入与最穷的20%的人口的收入比从1960年的11.11:1增加到1989年的17.11:1。可见,全球增长的好处并没有平均扩散到所有国家,贫富差距还在加大。正如托夫勒所说:“知识的分配比武器和财富的分配更不平等。因此知识(尤其是关于知识的知识)的重新分配更加重要。它能改变其他主要权力资源的分配。”
挑战更来自自身准备的不足,因为。知识经济对于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顺理成章;对于首先要通过工业化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意味着要不甘落后、抓住机遇,就必须将工业化与知识化两步并作一步走。即如果说在上一个百年,后发国家还有可能通过加速工业化过程追赶发达国家,那么在当今新的世纪交替之际,由于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转化为经济增长的过程不断加快,后发国家已经没有了从容实现工业化的可能。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显然更加严峻。
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这使得在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加速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完成制度的变革,因而任务异常艰巨。
我们初步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正在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与前两步战略相比,第三步战略不是自己和自己的比较,不是要达到“温饱”、“小康”这样相对明确的指标,而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一个更加开放的、[a]指标,因而也是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题,就全国范围而言,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不到5%,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5%,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服务贸易出口占全部出口不到10%。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就整体而言,由于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东部沿海地区某些大城市在某些方面还是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的。
1.1.知识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主要来自()。
A.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
B.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本方面落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多的制度问题
D.发展中国家自身准备不足
1.2.与知识经济比较而言,工业化经济发展最大的弊端是()。
A.消耗稀缺的资源、污染环境
B.造成了全球贫富差距过大
C.形成了技术壁垒
D.无法拉开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1.3.文中谈到发展中国家从对待机遇的角度看,应当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A.注意知识的积累
B.工业化和知识化并进
C.发展新型经济
D.快速实现体制改革
1.4.下列说法,不符合全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核心在于创新
B.知识经济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
C.当代经济的发展紧密地依赖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
D.关于知识的资源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对其他资源具有强大支配力、控制力、渗透力
1.5.下列对我国的现状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东部广大沿海地区已经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某些有利条件
B.我国只有西部地区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
C.我国西部地区没有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的新型经济
D.中国部分地区已经初步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
1.6.文中[a]处应填人的词语是()。
A.艰巨的
B.活跃的
C.紧迫的
D.动态的
1.7.下列选项适合作为本文结束语的一项是()。
A.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
B.总之,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C.总之,我们必须发展知识经济
D.知识经济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呀
1.8.根据上文,下列对基尼系数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尼系数为0,则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
B.基尼系数是衡量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C.基尼系数越高,收入的差距越悬殊
D.基尼系数是最富有人群的收入和最贫困人群收入的比值
1.9.下列选项中,适合填在文中横线上的一项是()。
A.路遥知马力
B.磨刀不误砍柴工
C.机会只偏爱有准备者
D.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中国人由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三代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三代的铜器,学科网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铜器),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诗,表显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
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身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他雍穆和平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
【注】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2.1.关于诗书礼乐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因此,从根本上讲,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
B.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礼”作用于群体,造就群体生活的和谐;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陶冶个体的性灵。
C.诗书礼乐的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礼乐可以在群体生活中养成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D.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
2.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石斧石磐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礼乐使生活中的日用器具超越了实用层面,进入艺术领域。
B.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控制自然,满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反映自然所给予的启示。
C.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在制作具体器皿时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
D.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
2.3.最适合做上文标题的一项是()
A.诗书礼乐与中国社会
B.艺术与中国社会
C.论中国社会关系
D.文化与中国社会
2.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谐。
B.人类社会里的礼和乐体现着天地运行的大道,而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
C.中国的礼乐文化讲求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与天地大道、宇宙秩序、自然节律的交融,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
D.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穆的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答案与解析
挑战首先来自“知识”这一生产要素本身。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指出,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而正是在这两点,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这种差距虽然使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选择和应用方面可以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但同时使得他们与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因位势的不同形成垂直分工的关系,因而处于不利地位,甚至随着新的技术壁垒的形成而形成新的“中心——依附”关系,加大贫富差距。例如,有迹象表明,近20年来,在全球的收入分配方面,情况逐渐恶化。从1960年到80年代末,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0.44到1989年的0.55。又据统计,世界最富的20%的人口的所得收入与最穷的20%的人口的收入比从1960年的11.11:1增加到1989年的17.11:1。可见,全球增长的好处并没有平均扩散到所有国家,贫富差距还在加大。正如托夫勒所说:“知识的分配比武器和财富的分配更不平等。因此知识(尤其是关于知识的知识)的重新分配更加重要。它能改变其他主要权力资源的分配。”
挑战更来自自身准备的不足,因为。知识经济对于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顺理成章;对于首先要通过工业化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意味着要不甘落后、抓住机遇,就必须将工业化与知识化两步并作一步走。即如果说在上一个百年,后发国家还有可能通过加速工业化过程追赶发达国家,那么在当今新的世纪交替之际,由于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转化为经济增长的过程不断加快,后发国家已经没有了从容实现工业化的可能。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显然更加严峻。
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这使得在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加速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完成制度的变革,因而任务异常艰巨。
我们初步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正在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与前两步战略相比,第三步战略不是自己和自己的比较,不是要达到“温饱”、“小康”这样相对明确的指标,而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一个更加开放的、[a]指标,因而也是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题,就全国范围而言,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不到5%,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5%,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服务贸易出口占全部出口不到10%。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就整体而言,由于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东部沿海地区某些大城市在某些方面还是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的。
1.1.知识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主要来自()。
A.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
B.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本方面落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多的制度问题
D.发展中国家自身准备不足
1.2.与知识经济比较而言,工业化经济发展最大的弊端是()。
A.消耗稀缺的资源、污染环境
B.造成了全球贫富差距过大
C.形成了技术壁垒
D.无法拉开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1.3.文中谈到发展中国家从对待机遇的角度看,应当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A.注意知识的积累
B.工业化和知识化并进
C.发展新型经济
D.快速实现体制改革
1.4.下列说法,不符合全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核心在于创新
B.知识经济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
C.当代经济的发展紧密地依赖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
D.关于知识的资源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对其他资源具有强大支配力、控制力、渗透力
1.5.下列对我国的现状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东部广大沿海地区已经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某些有利条件
B.我国只有西部地区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
C.我国西部地区没有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的新型经济
D.中国部分地区已经初步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
1.6.文中[a]处应填人的词语是()。
A.艰巨的
B.活跃的
C.紧迫的
D.动态的
1.7.下列选项适合作为本文结束语的一项是()。
A.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
B.总之,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C.总之,我们必须发展知识经济
D.知识经济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呀
1.8.根据上文,下列对基尼系数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尼系数为0,则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
B.基尼系数是衡量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C.基尼系数越高,收入的差距越悬殊
D.基尼系数是最富有人群的收入和最贫困人群收入的比值
1.9.下列选项中,适合填在文中横线上的一项是()。
A.路遥知马力
B.磨刀不误砍柴工
C.机会只偏爱有准备者
D.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中国人由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三代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三代的铜器,学科网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铜器),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诗,表显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
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身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他雍穆和平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
【注】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2.1.关于诗书礼乐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因此,从根本上讲,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
B.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礼”作用于群体,造就群体生活的和谐;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陶冶个体的性灵。
C.诗书礼乐的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礼乐可以在群体生活中养成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D.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
2.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石斧石磐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礼乐使生活中的日用器具超越了实用层面,进入艺术领域。
B.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控制自然,满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反映自然所给予的启示。
C.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在制作具体器皿时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
D.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
2.3.最适合做上文标题的一项是()
A.诗书礼乐与中国社会
B.艺术与中国社会
C.论中国社会关系
D.文化与中国社会
2.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谐。
B.人类社会里的礼和乐体现着天地运行的大道,而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
C.中国的礼乐文化讲求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与天地大道、宇宙秩序、自然节律的交融,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
D.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穆的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答案与解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