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陕西国家电网校园招聘报考指导(170)
这时,一个爱思考的学生问庄子:“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说吧!”庄子教学倒是很民主。“那棵大树由于不成材,反而枝叶茂盛,得以享天年;这只肥鹅却因为不成材而被宰杀;那些大树由于长得直,成了材,而被砍伐;这些鹅却因为会叫,成了材,却被保留了下来。那么对于我们做人来说,到底是应该成材,还是不该成材?”“问得好!你们说说看。”庄子嘴上说问得好,心里却嘀咕:这么棘手的问题,怎么回答?不管怎样,学生的问题总得回答呀!否则多没面子。“这个——做人嘛,当然喽,首先,我不主张成材。你看那些树木,不都是由于成材被砍伐的吗?但是,我也不主张不成材。不成材怎么可以呢?这只鹅不就是由于不成材而被宰了吗?”“先生,我没有听清楚,我是想知道:人到底是成材还是不成材?”“我是说呀,做人嘛,不要成材,也不要不成材。要在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找一个‘既不是成材,又不是不成材’的地方。哈哈……哈哈……”接着庄子又之乎者也地发了一大通议论,学生们越听越糊涂,如同坠入云雾之中。
【评析】
庄子对树“成材”与鹅“不成材”同时否定,并不违反逻辑规律。但是,对做人“成材”与“不成材”同时否定,却违反了排中律的逻辑要求,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庄子在论及树与鹅成材与否的问题时,并不是同一思维过程。所谓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针对同一对象同一方面的思维过程。如果其中有任何一个条件不同,都不是同一思维过程,逻辑规律都不起作用。上例中,庄子对树“成材”与鹅“不成材”的论述虽然是矛盾关系,但却是针对不同的思维对象,自然也是不同的思维过程,排中律对此不起作用。所以,同时否定树“成材”与鹅“不成材”在逻辑上并没有不成立的理由。
庄子在论及做人是否应该成材的问题时,是处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按照排中律的要求,对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必须明确肯定其中之一是真的,不能对二者同时否定,他却对做人“成材”与“不成材”这两个矛盾关系的命题同时否定,这自然和排中律的要求相悖,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