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2017校招知识点——熔断器
熔断器定义:
熔断器依靠熔体在电流超过限定值时熔化,将电路切断,从而避免由于过电流而使用电设备损坏。熔断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成本低廉、维护方便、动作可靠。缺点是熔断电流和熔断时间分散性大。此外,由于受灭弧功能的局限性,只能用于中低压和中、小容量的电路中,代替熔断器作为过载和短路保护之用。
熔断器的特性:
熔断器都由熔体及触头插座、绝缘底板或绝缘支持物构成。熔体常常又安装在具有灭弧作用的绝缘管中。熔体是熔断器的核心,正常情况下负荷电流经熔体流过,当电流超过熔体所能承受的数值时,熔体发热熔化,断开电路。熔体常做丝状或片状。制作熔体的材料有铅、铅锡合金、锌、铜、银等、铅锡合金的熔点较低,约200℃。铅和锌的熔点不高,分别为327℃和420℃。铜和银的熔点较高,分别为1080℃和960℃。
熔断器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熔体的金属材料。铅锡合金和钱熔点低,在临界温度时对熔断器的各部分温度影响不大,不致将熔断器的支持物烤焦。但是这些金属材料的电阻率很高,需要用较大的截面积来通过负荷电流。因而体积大,熔断时会产生大量金属蒸气少,有利于灭弧,在高压熔断器中用得较多。
铜、银等熔体的缺点是熔点高,长期工作时,较高的温度会造成熔断器绝缘支持物因过热而损坏,同时,若要使其快速熔断就必须通过较大的电流,否则会延长熔断时间,而这样对被保护设备不利。因此在一些熔断器中,在铜或银等高熔点材料的熔体上,常常焊以铅或锡的小球,以降低熔体的熔化温度,这种作用称为治金效应。有时将片状熔体中间冲以各种直径的圆孔,使其局部截面积变小,称为变截面,当通过短路电流时,在截面窄小处迅速熔断,以缩短熔断时间。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熔断器熔体中流过的电流等于或小于熔体的额定电流,熔体虽然也发热,但其温度达不到熔体熔化温度。当通过熔体的电流超过额定电流时,熔体温度升高到熔化温度。电流越大,温度上升越快,熔体金属熔化蒸发为金属蒸气。随着熔体的熔断,熔断器中电路出现绝缘间隔,但是随即被电源电压击穿,产生电弧。这一过程有如断路器中动静触头分断时产生电弧一样。电弧发生后,如果电压较低,电弧电流较小,随着间隙绝缘强度的恢复,则电弧很快自行熄灭。如果电压较高,电流较大,电弧不能自行熄灭,则熔断器必须具备灭弧措施。一般高压熔断器都有程度不同的灭弧功能;低压熔断器则根据其额定电流大小和使用场合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灭弧措施。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