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家电网公司招聘笔试真题面试备考指导(349)
【参考答案】
风景名胜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更有极其重要的地质地貌和历史的研究价值。而现在一些游客在明知破坏后很难修复的情况下进行肆意破坏,这是公然挑战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的行为,应该严惩。与此同时,也敲醒相关部门对于风景名胜保护的警钟。
令人心寒的是类似张掖七彩丹霞景区的破坏行为不再少数,我们经常会在新闻报道上看到一些不文明的破坏古迹或自然风光的行为。但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风景名胜保护区内有很多保护性的护栏、警示性和提示性的标语,但肆意破坏依然屡禁不止。这种矛盾源自于哪里呢?究其原因,我认为:首先,部分游客缺乏较高的文明意识和道德素养。他们在这些风景名胜游玩,只期寄于能够拍上一组漂亮的游客照,则会无视景区标语提示,出现不文明的行为。其次,很多风景名胜区单日接待人数较多,景区管理压力较大,对于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不能做好及时的制止。再次,风景名胜景区没有执法权,工作人员对于不文明的行为只能劝阻和教育,很多人也会不管不顾,从而导致部分游客对于景区保护缺乏敬畏之心。最后,关键原因还是在于现行的制度、条例对破坏风景名胜的行为处罚力度较小,对游客很难起到震慑作用。不管是《风景名胜保护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还是地方性景区的管理条例,对于不文明的破坏行为处罚多在数百元,顶格仅有万余元,致使游客的违法成本很低,也就对破坏行为有了“底气”。
因此,为了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减少肆意破坏风景名胜的行为,我们还需要疏堵结合,多措并举。一方面,不仅需要景区管委会要加强在景区内部的宣传、教育和警示,完善基础性保护设施,更需要社会媒体对民众文明道德素养的日常宣传,以期让民众内心建立保护风景名胜的意识,从内心自觉践行文明行为;另一方面,对于不文明的行为要提高违法成本,依法从重处理。诸如进一步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对于不文明行为坚决打击,给予不文明行为更严厉的惩戒和警示;旅游管理部门联合各旅游景区实行游客实名制购票,建立不文明行为黑名单制度等。当然,这些举措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公安部门、景区管委会和旅游管理部门等多方长期关注和遏制,才能让风景名胜的破坏现状彻底得到根治。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