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2019年国家电网网上营业厅招聘考试热点(353)
近日,笔者参加一次座谈,听到这样一个案例:政府工作人员想到企业调研,为的是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联系上企业负责人。该负责人态度倒是很热情,但对于调研的请求却一再委婉拒绝。事后咨询与该企业联系紧密的单位,反馈来的消息是,这样的调研有不少,但调研后却不给解决问题,反而耽误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因此,企业对这类调研一概奉行敬而远之的态度。
此前,我们时常谈及的是行政机关“门难进、脸难看”,如今,政府工作人员到企业调研生产经营情况,却遭遇了“门难进、脸难看”的窘境。背后的原因,不外乎此前的调研存在形式主义作风。的确,打着为企业排忧解难的旗号,一开始企业也满心欢喜和期待。但在调研过程中掌握的问题却迟迟得不到解决,这就透支了企业的耐心,甚至会因为虚浮的作风损害公职人员形象,灼伤相关部门的公信力。
党员干部到企业遭遇“门难进、脸难看”,背后的讯息值得深思。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工作走不走心、扎不扎实,群众心中有一杆秤。帮助企业需要实打实的举措,既要了解问题,更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好坏,才是调研的最佳标尺。华而不实的调研,看似热热闹闹,但因为缺乏实质性的举措,调研之后没有“下回分解”,导致企业在一次又一次的接待中丧失了热情和耐心,当初的期望最终变为失望,也难怪企业会拒绝调研请求。
到企业调研工作情况,本是一种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务实的表现。但是,一旦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就难以让人信服,遭遇“门难进、脸难看”的窘境也就理所当然。诚然,并不是企业反馈的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但是,本着为事业、为人民的担当,对于能够解决的问题立刻解决,限于条件确实不能解决的做好政策宣传和沟通解释,群众自然能感受到务实走心的作风,也就不会出现企业“门难进、脸难看”的尴尬了。
文/汪东旭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