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吗?我们常说有些地方难以克制发展的冲动,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GDP,这是唯一的道路吗?此行在贵州赤水和四川宜宾的见闻给了我答案。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全面准确理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的主动作为、科学发展,不仅可以使“好山好水好贫穷”变成“好山好水好富裕”,还可以让山常青、水常绿。
为了保护好赤水河,很多项目不能上,这会不会束缚了发展的手脚?赤水市常务副市长谢远驰说,这正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契机。经过合理规划和适当引导,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形成了良性循环,不少群众摆脱贫困走向了富裕。2017年,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占赤水市GDP的42%。2017年10月,赤水市正式脱贫出列。
发展生态经济,究竟能够给一个地方带来什么?“生态经济上来之后,对老百姓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谢远驰举了个例子,以前,村民防火意识不强,总有人在林区抽烟,地方每年要组织很多人手用于森林防火;自从生态旅游发展起来,大家意识到游客是冲着好生态来的,好生态才是铁饭碗,在山上抽烟万一引发火灾,不仅要负法律责任,还会烧掉自己甚至全村的饭碗。现在,在山上吸烟的现象在当地基本消失了。
享受过生态的好,才更知道保护生态的重要。吃上生态饭的地区,更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宜宾翠屏区的柑橘种植,大量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使用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和物理除虫方法,不仅保护了土壤和水源,也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单价上去了,收入增加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些地方体现得淋漓尽致。现在,古镇、丹霞、瀑布、竹海、桫椤,都是赤水的名片;翠屏的爱媛38号、不知火,也在遥远的城市卖上了好价钱。
程 晨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30日 14 版)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