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环保工作,最难的是什么?”赤水河畔,我问茅台集团环保处处长盛华刚。他想了想说,“永远都在路上。”
我以为他会说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或者不同区域、部门之间的协调。毕竟,茅台的“生命线”赤水河流经川滇黔三省,跨省协作不容易。盛华刚解释说,环保工作不像一般的任务,做完就算了,而是要一直绷住,“一些具体的治理工作完成了,还要持续监控,而且永远要保持前瞻性、做预判防范风险,时刻不能松劲儿”。
环保工作要久久为功,这个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就拿赤水河这条“美酒河”来说,水质就是那些酒厂的命。沿岸的污染项目禁批、生活垃圾转运、污水集中处理,哪一项出了纰漏,都会威胁赤水河的水质,就得“一直绷着”。
不仅是赤水河,云南大亮山从山秃水枯到草木葱茏、溪流不断,金沙江边柳林茂盛,都是一代代人接力的成果。还有我国那些重大生态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始于1978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始于1998年,退耕还林工程始于1999年……这些工程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哪一项不是几十年来持续努力的结果?
可以说,环境保护不是一代人的事业,也不是几代人的事业,而是每一代人的事业。环境保护事业,没有止境。
这两年,“自律”成了流行词。自律的本质,是坚持、是毅力,而保护环境更应该成为社会的自律。比做好一时一地的污染治理更难的,是长期的坚持、不懈的优化,更是那份“功成不必在我”的心力。
有句话用来形容练功效果: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观众就会知道。坚持不懈,总会有回报。环保工作也是这样,努力了、坚持了,山川知道、草木知道,大自然都会知道。
程 晨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25日 14 版)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