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下乡调研,听到一些镇村干部抱怨,很多时间和精力被微信群“绑架”了:各个条线、每项工作都会建群,工作无论大小,悉数在群里传达布置,每天光是在林林总总的群里刷信息,就要浪费不少时间。(7月16日人民网)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微信这一即时通讯工具应运而生,它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的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灵活、智能。而原本效力于个人生活的微信,如今已悄然无声地渗入党员干部的工作之中,干部与工作进入一种“亲密无间”“无缝对接”的阶段。
爱因斯坦曾有经典名句:“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微信平台这一通讯工具,凝结了数字技术的智慧,也具有两面性,是把双刃剑。
“指尖上的办公”用好了,能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通过组建群组,实时进行工作交流。即便离开了办公点,但也能实现随时随地工作,时时刻刻为人民服务。比如笔者所在的地区,防汛救灾是当前工作中最核心的内容,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党员干部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组建防汛救灾工作组,安排部署汛期应急工作,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加强防汛应急值守,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响应,推进迅速。在这一系列工作中,微信平台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优势作用。
古语有云:过犹不及。不管什么工作,全都不分轻重缓急地通过微信传达,那么微信平台将会变成工作的“蛀虫”与“破坏器”,线上的工作绑架了党员干部,会消解掉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党员干部面对工作无法进入专注状态,难以迈开步,没有深度工作的时间,反而难以保证工作质量。现实中,原本的8小时工作,变成7*24小时的无休息在线,甚至每隔几分钟都要条件反射式地点开微信看一看。如此“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节奏,使得党员干部有苦难言!
其实微信的属性是中性的,能否用好它的关键点,依然在于人。若能合理使用,对工作绝对是利大于弊,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精简微信工作群,改变党员干部被微信群“层层包围”的现状,提升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做事创新性,让大家动起脑,迈开步,如此才能把更多时间用在群众身上,切实担负起为民尽责的义务。
文/魏蔚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