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自己还没步入老年的,家里都有老人,步入老年的,操心以何种方式过好退休养老生活。许多北方的老人如同候鸟一般,一到冬季就往海南等地跑;南方的老人呢,要么到山里去,要么到养老公寓过日子,多元化养老格局初步成型。
但对老人及其赡养人来说,也有不少操心、闹心的事。据《新闻晨报》报道,上海的范先生挑选养老院时,看中了嘉定区一家养老机构,但销售人员表示,要进这家养老机构,除了每月需缴纳1.2万元月费外,还需一次性缴纳65万元的押金。
记者咨询上海多家民办养老院发现,额外收取一定押金已成为民办养老院的规则,押金的金额少则数万元,多则上百万元。这就不由让人有些担忧了。包括报道中提到的范先生在内,不少老人担心的是,万一养老院跑路了,这笔押金会不会打水漂。
65万元毕竟不是小数字,可能是老人的多年积蓄,一旦发生这类问题,不仅会让老人痛悔不已,对养老服务业的整体公信力也是一次打击。此前,北京一家养老机构就曾卷走数十位老人交的800多万押金,后来官司是打赢了,可钱还是没了。
从政策角度来说,养老机构这么做也不算违规,相关政策给足了养老服务机构的定价权,只是这样做合理不合理,却应该两说。
对于养老机构来说,事先收一笔押金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毕竟部分老人需要长期照顾,能否持续缴费就成了一个问题。还有些老人子女可能会在分担赡养费用上发生争执,事先缴纳押金的话,养老机构也就可以避免卷入纠纷。但这笔钱放在养老机构这里,却又缺乏充分的监管和保障,即便不是从保障老人的权益来讲,也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