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看,过去一年,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我国制造业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与此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制造业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制造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不容忽视。
一方面,制度改革步伐还不够快。应该看到,制造业发展依然面临诸多传统的、长期性的体制机制制约,一些新出现的制度改革需求也未得到较好满足,行业发展的营商环境亟待优化。具体来看,因企业所有制和规模而形成的事实上的“信用双轨制”问题明显存在,表现为国有大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制度性交易成本仍然较高,在准入环节的部分领域,对不合理规章制度的清理还不到位,经营环节的各种税费负担繁重,退出环节中一些“僵尸企业”僵而不死;监管模式也不适应新时代产业发展的需求,不同部门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尚待进一步落实。
另一方面,技术供给能力还不够强。面对我国国家战略利益以及国家安全需求变化,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还存在隐忧,大量关键整机、核心技术、关键配套系统和高端产品存在明显的供需错位,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分突出,成为限制新动能培育发展的重要瓶颈。在装备制造领域,高档数控机床、高档装备仪器、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等的关键零部件精加工生产线上逾95%的制造及检测设备皆依赖进口。
2019年: 破立并举提质增效
新的一年,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一方面,随着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创造公平竞争制度环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等逐步推进,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政策效应会进一步显现,形成支撑制造业平稳运行的有利因素;但另一方面,制造业企业的资金风险、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以及复杂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不可避免地会给制造业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此,要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务实推进改革开放,有所破、有所立,真正做到“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所谓“破”,就是要清除竞争障碍、提升市场功能;所谓“立”,就是要更好弥补市场失灵,着力解决市场体系的不完善。
在“破”的方面,主要是破除制度梗阻和隐性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要继续加大市场体系改革和建设的力度,重点在发展环境的“包容性”和“普适性”两方面发力,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推进影响制造业发展的能源、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使市场真正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加大对“僵尸企业”的破产清算重整力度,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工作,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