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近现代,身居何处、亲近何人,往往是对革命者理想信念、群众观点的考校。1927年大革命失败,有些原本自诩为“革命家”的人逃跑或叛变脱党。在这个危急关头,贺龙却说“不管形势怎么变,我贺龙要始终站在共产党和工农大众一边”,并且于1927年9月初,在江西瑞金锦江中学的一间教室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事实上,不少革命先辈过去都曾衣食无忧,过着富足的生活,他们之所以毅然告别旧世界,义无反顾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事业,就是因为要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时代改变了,但优秀共产党人始终心系群众、依靠群众,不愿有片刻的疏远或隔离。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赴广东新会视察期间,在新会人民礼堂向干部群众作报告。当地群众知道周总理来了,奔走相告,纷纷涌进礼堂,工作人员怕影响总理作报告,赶快把礼堂的门关上。周总理见状,笑着对县委领导说:“为什么把我同人民群众隔开来啊?”于是,礼堂的20多扇大门重新打开,整个礼堂爆满了。1961年6月,陈云同志到上海市青浦县小蒸人民公社进行调查研究,在这期间,他住在农民家,吃在农民家,上午开座谈会,下午到田头、养猪场和农家作实地考察,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在平时,他也会经常到商店、菜场等去看看,了解百姓日常生活状况。
对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讲,不需要像在革命年代那样常常面对生死抉择、经受战火考验,但需要面对的改革发展重任、各种风险挑战,并不比过去简单轻松,必须静下心来,摆正自己的位置,想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问题。我们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只有时常检视自己“所居之处”——究竟是离群众更近了还是疏远了,慎重选择立身之所,才能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才能方向不偏、业有所成。(尉承栋)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