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开始,无论冬夏春秋,每月取样调查,是这个科研团队的必修课。
“每次环湖要选20多个点,检测40余个水质参数。”董建伟说,水质月和月之间有变化,年和年之间也不同,通过长期积累资料,可以找出规律,发现问题,为查干湖治理保护提供第一手资料和科学依据。
“引松入查”只是开端。查干湖涅槃重生、打造“金字招牌”,依然任重道远。
“‘引松入查’后,查干湖形势好转没几年,即出现新的困扰。夏季满湖都是渔网,冬季凿冰‘抢泡子’,掠夺式捕捞,一度管理失控。”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闫来锁介绍。于是,一场综合治理查干湖保卫战打响了。
保护措施升级:公安部门介入,综合整治滥捕;2007年,查干湖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确立新的体制机制,查干湖的渔业及副业生产全部由国有渔场查干湖渔场实施,以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为己任,不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划定了红线,当地政府遏制住“唯GDP”冲动,严把项目审批建设关,开发坚持生态优先。
“曾有企业计划临湖开发特色小镇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但经过深入论证后,发现该项目会对查干湖生态环境构成较大风险隐患,最后被叫停。2015年,查干湖游艇俱乐部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也基于同样原因被叫停。”前郭县委书记孙志刚说,好生态就是最大的资源,查干湖保护要以科学规划为指引,科学合理有序利用开发。
生态美了,日子富了,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守护查干湖成了当地人的生态自觉。
2月16日清晨6时,顶着雪花,张雪峰走出家门,沿着查干湖畔查看。一路上,他随手捡起游客丢弃的零散白色垃圾;发现一处需要专门处理的垃圾,迅速联系专业垃圾处理机构及时清理。
2017年以来,前郭县实行县乡村三级河(湖)长责任体系,对查干湖实施全流域监管。张雪峰是渔场职工,又是村级湖长,每天都要分早中晚三次巡湖。
“近20名村级湖长,一人一段,没有报酬,但人人争当。”王耀臣说,经历过枯水断渔的日子,大伙深知没有母亲湖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干湖退耕还湿还草还林585公顷,沿湖浅水域种植荷花、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形成了查干湖沿岸生态过渡保护带。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不投饵、不用药。在捕捞过程中,坚持采用马拉绞盘的传统捕捞方式作业,避免机械设备污染。
“从前是有什么就捞什么,渔网越织越密,想捞更多的鱼。”张文说,现在1寸的细眼渔网都被改成了6寸,今年渔场还首次划定了禁渔区。
不懈的努力,让查干湖恢复了盎然生机。“年产芦苇3万吨、鲜鱼6000吨以上,保护区内现有鸟类239种、野生植物200余种。”闫来锁说。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