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体现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采取的策略有所不同。环境污染具有区域发展阶段性特征,在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工业化起步期,经济规模扩张将伴随着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大幅增加,此时开展环境治理的技术和财力资源匮乏,需要更多地进行末端技术治理和建立环境准入门槛,缓解经济规模快速扩张对生态环境的强大压迫。在人均收入进入中高收入阶段,此时有较充足的资源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经济社会对环境规制的承受力也大大增强,但呈现的环境问题也将更加复杂,应更多地采取输入端治理策略,通过产业和能源结构优化来解决环境问题。当人均收入进入高收入阶段,此时逐步迈向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的双赢阶段,应立足建设完善的法规和制度体系来实现治理的长效;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环境产品来满足人民更高需求。因此,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迈向新阶段,新的生态环境问题仍会不可避免地显现,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也趋更高品质和多元化,需要采取符合阶段特征的应对策略。
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性体现在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生态文明是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种文明形态,构建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形态注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准确把握污染防治攻坚战与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的关系,对严重影响人民生产、生活的突出污染问题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运用打“攻坚战”的方式在短期内解决;对生态文明理念普及、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等难以在短期彻底解决的问题,就要立足打“持久战”。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