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省和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现状看,一些地方的乡村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相对不高,其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有:一是观念认识存在误区。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的新农村建设事业,由于一些地方基层组织宣传发动工作不够充分、细致,导致农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缺乏足够了解。另一方面,在一些乡村,对村公共事务的民主管理流于形式,导致农民失去主动参与村公共事务的热情。还有一些农民安于现状,社会责任意识弱,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二是能力水平限制。一方面,许多乡村文化程度相对高、综合素质能力相对强的青壮年农民大多选择离土离乡打工创业,留下来的农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综合素质能力相对不高,他们对美丽乡村建设事务参与态度不一。另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大,仅靠政府财政“以奖代补”资金投入远远不够,导致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缺口要通过村财投入和农民自筹,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也不富裕,呈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三是美丽乡村建设主力军流失,留下来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这些留守群体主动参与意愿低,难以承担建设美丽乡村的重任。四是一些地方“村两委”的能力比较弱。由于青壮年大多离乡进城打工创业,能力比较强的“村两委”候选人流失严重,一些乡镇村两委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班子的整体能力水平不高,战斗力较弱。五是村集体经济薄弱,许多“空壳村”建设资金短缺。六是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工作粗放。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与落地过程中,没有充分征求、听取、采纳村民的意见建议,照顾合理诉求等,出现规划“不接地气”、代替农民作决定的现象。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