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理论要在发展中国家发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就要推进理论创新,以充分反映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差异。新的理论只能来自于新的实践,中国过去70年的发展实践就是推进理论创新的金矿。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发展程度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并没有多大差异,但在40多年改革开放中,中国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发展奇迹。
所谓奇迹,就是不能用现有理论解释的现象。如果用西方经济学理论来看中国,到处是问题,只要中国经济增长稍微放慢一点,国际学界和舆论界就会出现“中国崩溃论”。但实际上,中国经济不仅没有崩溃,还一直保持稳定快速发展,而且也不曾出现过系统性经济金融危机。显然,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发展奇迹非常值得我们去探寻其中蕴藏的新道理。正如习近平同志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所指出的那样,“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
把中国的改革与发展经验作为理论创新的来源,最重要的是了解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结构差异性在哪里,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同时,也要了解这些内生差异性对经济运行、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影响是什么?这种思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等研究范式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上的运用。作为经济学家,应当知道,理论创新只有把握住一种现象的内生性,才能帮助人们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个目标的统一。
今后,中国的发展还会遇到像中美经贸摩擦、技术革命、金融风险、国际格局不确定性等新的挑战。但不管面对什么挑战,我们都不能盲目崇拜西方理论,而是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通过观察和分析新现象研究其背后的本质和逻辑,通过自主理论创新来指导实践、应对挑战。
编辑推荐:
![](http://m.zuixu.com/static/img/neirong2.jpg)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