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假精致”这个热词刷了屏。有记者采访了一些认为自己“假精致”的年轻人,他们各有各的“假精致”,也各有各的苦恼,但共同之处在于,都因为超越自身实际、过度追逐所谓“品质生活”而导致预消费、高消费,被“假精致”透支了钱包、掏空了身心。(6月13日 《钱江晚报》)
“精致”显然是个褒义词。我们常说“人要活得精致”“做一个精致的人”,在这种语境下,“精致”一词无疑是用以形容更高水准的生活。追求精致并没有错,我们应当追求精致,不是因为信奉物质至上的观念,而是因为我们必须要具备这种拼搏精神,要努力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而当下普遍出现的“假精致”现象,显然是“精致”一词被过度物质化的结果。衣食住行样样挑最高档的,把最小资甚至最奢侈的一面展现在朋友圈,用所谓的“精致”把千疮百孔的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这种做法所体现出的,无疑是对“精致”这个概念的狭隘曲解。
当然,我们对“精致”是无法作出统一定义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兴趣爱好不同,生活水平不同,眼中的“精致”也必然不尽相同。对低收入者来说,能租住海景房也许就算得上是“精致”了;而对高收入者来说,可能买几套海景别墅才算“精致”。我们要活得精致,但更要活得理智;我们所追求的精致,必须是以现实为根基的,绝不能是一触即破的海市蜃楼。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