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方电网考试招聘培训考试心得(618)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这则鹬蚌相争的故事,许多人都耳熟能详。不过,最近有个小学生提出了疑问:“蚌的肉被鸟的嘴夹住了,蚌又用壳把鸟的嘴反夹住了,那么,它们是怎么开口说话的?”
鹬蚌相争的故事,出自《战国策·燕策》,记载的是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该小学生发出质疑之后,相关部门回应,寓言故事用来喻事明理,允许有一些想象和夸张,暂时不会更改教材。必须承认,寓言故事为达到生动形象、直白明了的效果,常常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这本身即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倘要严格较真的话,鹬和蚌并不会说人话,大灰狼也不会扮作狼外婆,龟和兔怎么可能去赛跑?我们理解寓言,必须浸入情境,而不能认死理、钻牛角尖。
但寓言表达手法没问题,不代表讲述逻辑能自洽。鹬蚌相争的故事非常精妙,较真大可不必。但也颇有一些故事,为了讲道理而不顾逻辑。如课文《羿射九日》讲到,天上同时出现十个太阳,“江河里的水都被蒸干了”,然后又写到,为了帮助人们摆脱苦海,神射手羿“蹚过九十九条大河”。同样地,童话故事《灰姑娘》里,过了12点魔法都会消失,一切归回原状,但是唯独水晶鞋被保留下来。像这样一些漏洞,就不能简单用寓言的“筐”给盖住,而应该大胆承认错误。小学生主动挑错,是批判精神和怀疑态度的体现,值得点个赞。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