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接近相等 B 直流击穿电压的幅值高 C 工频击穿电压的
12、空气间隙的操作冲击击穿电压数值大小不仅与间隙距离,电极形状,电极极性有关,还与 (A)有关。
A 波前时间的长短 B 半峰值时间的长短 C 波形系数
13、由油间隙击穿“小桥”理论可知,水分,杂质和气泡对变压器油的击穿强有很大影响,特别是(A)
A 水分 B 杂质 C 气泡
14、在二次电子崩的头部有大量电子进入初始电子崩的正空间电荷区内,与之混合成为充满正、负带电质点的混合等离子通道,即形成(A)p55
A 流注 B 离子崩 C 中子崩 D 导电道
15、在均匀电场中,气体间隙的击穿电压与气体密度有关,因而与压力(A)
A有关 B 无关 C 视具体情况定
16、对电极形状不对称的棒---板间隙,直流击穿电压与棒的极性(B)
A 无关 B 有很大关系 C是具体情况定
17、固体电介质的击穿电压与气体,液体电介质相比(A)
A 要高B 要低 C 完全相等
18、在相同电极间隙距离下,沿面闪络电压与同样长度的纯空气间隙击穿电压相比(B)
A 要高 B 要低 C 完全相等
19、电气设备直流泄漏电流的测量,其电流大小(B)级
A 微安 B 毫安 C 安培
20、高压实验结束后,实验报告除交付被试设备单位收存外,还应(C)
A 网上公示B 上报调度 C 存档备查 D 技术交流
【示例2】对公元1616年,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同年逝世。二人可算作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二人都酷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临近结尾,一双恋人殉情身亡,惨烈的悲剧以双方家族的和解收尾。和解的意愿的确美妙,只可惜,莎翁用于和解的笔墨太过不经意,仿佛仅仅为了“和解”的概念草草应付收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因梦中的相遇而相思,而哀,而死,又因此而还生,而圆满。汤显祖将笔墨挥洒于爱而不耗损于恨,推敲于柔美而不沉醉于暴力,他笔下的爱,期待、给予、容纳、无嗔。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 阐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伟大之处
B. 分析《牡丹亭》独特的写作手法
C. 比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艺术风格
D. 总结中外古典戏曲的共同点
【答案】C。文段前三句话是总述,点明了文段的主旨——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同时代的伟大剧作家,但是二人的剧本写法不一样。之后的内容是分述以具体比较二者艺术风格的不同。因此,总述第三句为文段重点内容,只有C项完整地概括了文段的主旨。A项的伟大之处仅在第二句话中提到,偏离了文段的主旨。B项只提到了《牡丹亭》,过于片面。D项,文段的主体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中外古典戏剧”无端扩大了主体范围,且共同点表述有误,文段主要阐述不同之处。故答案选择C。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