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货币和汇率政策的实施有两个特点,一是这些政策发生的效应要通过市场机制方能实现,二是这些政策的实施不能立即收到效果,其发挥效应的过程较长。因此,在某种情况下,各国还必需采取直接的管制政策来干预国际收支。
直接管制政策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两个方面:
外汇管制方面主要是通过对外汇的买卖直接加以管制以控制外汇市场的供求,维持本国货币对外汇率的稳定。如对外汇实行统购统销,保证外汇统一使用和管理,从而影响本国商品及劳务的进出口和资本流动,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贸易管制方面的主要内容是奖出限入。在奖出方面常见的措施有:①出口信贷;②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③出口补贴。而在限入方面,主要是实行提高关税、进口配额制和进口许可证制,此外,还有许多非关税壁垒的限制措施。
实施直接管制措施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见效快,同时选择性强,对局部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直接加以调节,不必涉及整体经济。例如,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由于出口减少造成的,就可直接施以鼓励出口的各种措施加以调节。但直接管制会导致一系列行政弊端,如行政费用过大,官僚、贿赂之风盛行等,同时它往往会激起相应国家的报复,以致使其效果大大减弱,甚至起反作用,所以,在实施直接管制以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各国一般都比较谨慎。
黄河宁,天下平。“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
千百年来,黄河既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一条灾难深重的大河,曾有“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的古语。
然而,新中国成立至今,70年不决口,20年不断流,先后抵御12次大洪水,实现了黄河安澜。尤其是威震天下的黄河泥沙量,从新中国成立前最高每年流入16亿吨,锐减至目前每年2亿吨左右,已接近无人类活动干扰的原始农业时期。
古老的黄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获得了新生,也成为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
生态思想历史性飞跃
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是人民幸福的重要标识。为人民谋幸福的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大力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拉开了气壮山河的大规模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序幕。
1950年七八月间,淮河流域发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重大伤亡和重大损失,毛泽东闻讯后悲痛地流下了眼泪,号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经过8年不懈治理,淮河防洪泄洪能力大大提高。此后,毛泽东又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激励了数代中国人民治理江河的决心和雄心。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