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消费: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
2.消费函数:c=c(y,r…)
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
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
假定消费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函数关系。c=c(y)
凯恩斯消费函数 (绝对收入假说)又被直接称为消费倾向
凯恩斯消费函数:随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线性消费函数
简单线性消费函数:c = a + by (1 > b > 0)
a:自发性消费
b:常数,斜率,边际消费倾向
by:诱致性消费: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
3.消费倾向
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 APC 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
计算:=消费/收入=c/y
APC
<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
=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
>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
边际消费倾向 MPC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MPC= c/ y = dc/dy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1 > MPC > 0; APC>MPC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
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呈递减趋势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 APC也有递减趋势
线性中,若a = 0,c = ky,APC=MPC=常数,不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4.储蓄
储蓄: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储蓄函数:S=S(y,…)
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
如收入、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利率水平等,最重要的是收入水平。
凯恩斯储蓄函数: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又被称为储蓄倾向。S=S(y)
附 2020年国内国际时政资料供参考:
第一、何为主动性
主动性简单理解就是主观能动性,指的是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找到问题根源采取一些行为进而将问题解决掉。这个概念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在作答人际题目当中,尤其是处理人际矛盾的过程当中,很多考生都是无法做到的。究其原因,还是大家对于主动性的掌握和运用存在一些不足。这就会给考官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考官会担心以后大家进入工作中,不能和同事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专业能力可以培养,但是情商是很难改变的,而有的时候情商甚至会影响工作的进行,所以考生面试成绩会比较低。
第二、两大常见误区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产生,用中国的俗话来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往往原因在于双方,考生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都会运用综合分析能力来判断问题,主观客观都会分析,但有些原因。尤其是别人的原因,不仅在分析之后不能很好的解决,还给考官一种感觉,是考生在推卸责任。另外一个问题是在入职之后,由于能力较弱考生无法完成工作,造成错误,甚至领导、同事不满,考生们就会说去请教他人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如领导,同事等,然后是自己去学习。这会给考官一种感觉,当我们出现问题之后,不是想着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而是转嫁给别人,这都是我们在平常答题里面所有出现的主要问题。
2020年国家电网招聘信息,欢迎关注长理职培官方微信号(clzp66),及时掌握考试资讯!长理职培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https://www.changlipeixun.com/guojiadianwang/d/file/kaoshizhinan/2019/11/22/c37ba27af9299edc745d8e58df364b4e.jpg)
编辑推荐:
![](http://m.zuixu.com/static/img/neirong2.jpg)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