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培训言语理解与表达高频考点:看词语的适用对象
如:“驱除”适用于具体的人或物,“祛除”适用于抽象的事物,比如:迷信或疾病。
【例1】爱护—爱戴—爱惜
①周总理正亲切地关注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充满了爱护。
②那是标志着学生们对老师衷心爱戴的歌。
③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的布做成衣服,穿着格外舒适,也格外爱惜。
例句①中的“爱护”用于对人或物的保护,是上对下;用于物多指机器、国家财产。例句②中的“爱戴”只用于人,且限于下对上、群众对领袖、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与拥护。例句③中的“爱惜”只用于珍惜会消耗掉的东西,如时间、生命、粮食等。
【例2】为迅速扭转连年亏损的局面,厂党委决定(启用,起用)精通业务、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员。
【解析】“启用”所指对象是物,重在开始使用,而“起用”所指对象是已退职或免职的人员,重在重新使用。此句语境适合“起用”。
【例3】准备离开时,温总理忽然转过身,挥起右手和这座成为废墟的县城告别。随后,他默默地环视县城,神情_______。
A.庄重 B.沉重 C.稳重 D.凝重
【解析】庄重: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沉重:分量大,程度深。稳重:言语、举动沉着而有分寸。凝重:沉重;沉稳庄重。神情用表示言语、举止的词汇修饰不合适,故排除A、C两项。沉重和凝重都有沉重的意思,但是沉重主要修饰心情,凝重可以修饰气氛、神情等,温总理在离开地震废墟时,心情、气氛等方面都很沉重,用凝重修饰更为合理,故本题选D。
(2)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风筝)为主要特征的。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在民间传统,重阳节除了登高,放纸鸢也是一个特色。至于人们为何要在重阳时放纸鸢(风筝),除了重阳天高云淡,风轻日明,纸鸢可轻松乘风而上的气候原因外,还有些介于巫蓍之间的说法,于不经中颇为有趣。传说,重阳时放纸鸢是为了"放晦气",纸鸢飞得越高越远,则晦气也随之高飞远离,更有甚者,还要专门将线弄断,让风筝消失于云天之外。另有一种解释则说重阳放纸鸢是"放吉祥"、"放福气",纸鸢飞得越好,则福气越浓,放纸鸢者不仅不能弄断丝线,还要千方百计保护之,因为若是丝线断了,则"吉祥"、"福气"也随之飘向远方。
(3)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据文献说,“登山祈福”的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四: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其四是源于附会上一个荒谬传说“桓景登山避灾”。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