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内在统一: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通过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它最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有两点,一是它以西方基督教教义为起义纲领,又融入了洪秀全个人的起义思想,最终形成了太平天国运动完整的起义纲领。二是它起义后颁布了具有所谓的共产主义性质土地改革方案《天朝田亩制度》。但是最后,在基督教义指导下的轰轰烈烈的起义失败了,听着无比美好的《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也并未实施,清王朝未被推翻,广大中国人民仍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以农民为主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被历史学家们扣上了一顶很沉重的帽子:农民阶级不能救中国。
历史课本上说农民起义是封建社会前进的“动力”。所以自封建社会以来每隔百十年,中国大地上就会有一次农民起义“沉重的打击地主阶级的统治”,“调整生产关系”,“迫使后继王朝及时调整统治政策”,“推动历史前进”。比如那些耳熟能详的大规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黄巾起义、瓦岗寨起义、水泊梁山起义,到最近的李自成洪秀全起义。除去这些大型起义外,地区性,局部性的起义更是遍布中国历史的每一页。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