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务工的余亚玲,全家户口都在老家,听说石步小学有书法班,把两个孩子都送到这里读书。“城里孩子花大价钱上各种兴趣班,现在我的娃也能在这里写书法了。之前我还担心这种出了名的学校不好进,没想到‘积分入学’政策特别管用,材料一次性送到办事处,不到一个月就办妥了入学手续。特别省心!特别满意!”她笑着说。
不仅省心,还省钱。“学校免费提供书法教材、笔墨纸砚。”另一位家长陈秀荣说,外来务工家庭收入普遍不高,家长又很忙,有的舍不得钱送孩子上课外班,有的顾不上课余时间管孩子。现在学校就有课外书法班,教孩子长本事、知礼节,还不收费,家长们非常感激。
目前东莞落户政策比较宽松,户籍生也基本上能入读公办学校。在寮步镇,除了简化随迁人员子女入学手续,当地还采取各种措施消除“本地生”“外来户”身份差别,提高“教育的温度”,增强新市民家庭的归属感。
比如,当地教育基金会捐助的奖学金,在评比时一视同仁,不区分本地学生和外来学生;学校在节假日组织“外来生”走进本地村庄慰问孤寡老人,鼓励家长们带着孩子一起给社区写春联、做公益,参加社会文体活动,等等。
为了解决随迁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后的升学难题,当地加大财政投入弥补教育资源缺口。宏伟中学在校生有99.1%为外来工子女,校长熊信告诉记者,目前市镇两级财政给该校的财政补贴资金达到了一年900多万元,对于“新莞人”子女,每年减免学杂费用2155元。“对于积分不够入读公办学校的孩子可以申请民办补贴学位,民办补贴学位的经费由市、镇两级财政分担,所有民办学校均适用。”镇教育局教研股股长张彬介绍说,目前东莞市公办高中每年都会划出一定数量的学位面向打工子弟开放,市教育主管部门鼓励社会资本办学、公私力量结对办学,还设立了各类专项扶持资金与办学补贴。
“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为东莞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办好一所打工子弟学校,能够让孩子们有归属感,阳光自信地成长;让家长们少了后顾之忧,有动力留下来,踏实工作。”熊信说。
采访临近尾声,在宏伟中学的篮球场上,记者撞见了汗流浃背的卜一同学。他去年从老家转学过来念初三,已经完全适应了这个“新家”,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平时爸妈工作忙,我在这儿念书他们特别放心。今年中考,我希望能够心想事成,继续在这里读高中。”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