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9年国家电网人才招聘面试技巧(六十三)
【热点回顾】
前段时间,广西南宁一名青年失恋后录制了一段视频,说自己"难受""想哭",却因口音之故,听起来像"蓝瘦""香菇"。结果,这两个"新词"一夜爆红,在很多新媒体上刷了屏。
两个一时之间的热词,折射网络对语言的冲击。应该说,互联网进入中国的这20多年,尤其是社交媒体兴起的这几年,可能是汉语变化最为集中、最为巨大的时段。很多发端于网络的词语,展示出汉语的不同可能性,也赋予了这种古老的语言以现代的活力,在新年贺词中,就曾使用"蛮拼的""点赞"等网络语汇,《现代汉语词典》等规范性辞书也根据语言的发展而不断增补、修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语言逐渐从虚拟的网络世界进入到现实社会中,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一方面我们看到正是有了新的语汇和表达汇入,才保持了语言旺盛的活力,赋予它对时代的刻画能力。但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存在严重的影响到中国的汉语语言的规范与发展,尤其是对中国青少年日常生活的交流、语言文字的表达、书写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对于网络语言的发展我们应该辩证看待,对它进行正确的规范,积极地引导。
网络语言有其有利的一面。相对于传统的语言形式,它简单明了,更具个性,通过把字母、数字、文字重组、强拆而达到令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日常的书写表达,我们通常都需要用很多的词语才能把我们的意思表达清楚,而网络语言就克服了这个毛病,网民的相对年轻化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且反主流的网络语言、营造出一种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