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9年中国烟草集团招聘政治时政热点(651)

来源: 2019-08-07 09:39

籍,“安”与“危”、“福”与“祸”这样的字眼,频频出现于文学作品,用来说明世事变幻无常、矛盾相互对立转化。道家学派对这一思想的阐述最为全面、也最为深刻,老子和庄子先后提出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等论述;《淮南子》中记载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更是形象地阐述了“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的道理;唐代杜荀鹤的《泾溪》一诗中提到,“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是通过渡溪这一事例,深刻揭示了安与危相互转化的内在规律。当然,矛盾相互转化关系不仅出现在古代哲人的笔墨之中,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气象万千的变化之中,“暴风雨前的宁静”就是对这样一种哲思的最好印证。

我们学习古人的这一哲学智慧,实质上是为了警醒自己,从而达到“避危于无形”的目的。这也正是“于安思危,于治忧乱”所要传达的现实意义,即我们现在常说的忧患意识。在中华民族悠远绵长的历史河流中,沉淀着太多金科玉律,告诉人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周易》中提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句话开门见山地指出居安思危的治世理念,和“于安思危,于治忧乱”相互呼应、异曲同工;《左传》中讲道“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是运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深入剖析了居安思危能够避免祸患的原因;《新五代史》中说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从正反两面进行比较,告诫世人要常怀忧患之心;而《晁错论》中的“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则一语道破了要居安思危的原因,即最难以解决的祸患通常表现为表面平安无事但实际暗藏隐患。因此,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这样才能做到“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同时,我们也应时刻自警自省、防微杜渐,才能避免“堤溃蚁穴,气泄针芒”的危险。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