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联通集团考试招聘备考资料(872)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的30年间,中国整体上表现为农业文明特征,自然灾害频发、粮食生产短缺、城市化水平低下。尽管“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由于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问题的矛盾并不突出。基于对生态环境的初步认识,大规模开展了包括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美化环境、保持水土和兴修水利等生态建设活动。由于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和认识的局限,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呈现出一维认识,强调征服自然;在赶超性的发展战略驱动下,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导致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功利性,更多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源服务,没有认识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功能性。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环保事业逐渐步入正轨,一系列重大环保举措相继实施。比如,把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设立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布环境保护法等。这些有力措施,为推动环保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对防治环境污染起到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释放了经济活力,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使得工业生产力得以大幅提升,巨量的物质财富得以积累。但是,与此同时,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导致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生态几乎到了其难以承载的极限。发达国家工业化百年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短期内集中爆发。“五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农田灌溉,八十年代水质变坏,九十年代鱼虾绝代。”这首民谣形象地说明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抵近工业文明的生态底线、环境红线和资源上限,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不断凸显。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