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新区区长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新材料科技城建设,全区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区域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一年来,我区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现场验收,成功申报国家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发展平台进一步提升。
(一)新材料科技城工作稳步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扎实推进新材料科技城各项工作,努力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规划编制和体制理顺工作有序推进。委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工程院三家***研究机构,基本编制完成新材料科技城中长期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城的发展目标、功能布局、产业方向和开发时序。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明确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建设责任分工的通知》,对相关体制理顺和管理权限的落实进行了明确。按照《决定》精神,加强与市级相关部门协调对接,多次召开与镇海区、江北区的工作协调会,努力协调核心区管理体制。推动理顺了财政管理体制,落实了建设、司法等管理权限,市市场监管、税务、财政等部门完成了核心区相关市场主体的数据梳理工作,为理顺体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平台建设和机构引进工作取得突破。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已开工建设,宁波新材料大学创新园项目基本确定选址,建设方案、概念规划已基本完成。软磁合金团队、宁波材料基因工程、新材料计量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等高端项目正式落户科技城。积极推进了英国诺丁汉大学宁波材料研究院、上海交大宁波新材料研究院、中科院材料所初创产业园、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成功举办2017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暨百校共建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启动会议,成立了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储备了一批高端创新创业项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了总规模1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出台了基金管理办法,从新材料领域研发机构引进、创业孵化、人才集聚、成果转化、产业项目引进、科技金融等六个方面促进创新资源集聚。
"一区(城)多园"工作有效开展。发挥高新区和科技城对全市的辐射引领作用,扎实推进"一区(城)多园"建设,在全市范围内挂牌成立了7家专业园。制定了"一区多园"政策《实施细则》和《分园发展基金管理办法》,有效搭建招商渠道和招商平台,全年组织分园开展招商与服务活动6次,联动招商项目15个,高新区"一区多园"格局初步形成。
(二)创新创业工作取得新成效。紧紧围绕创新驱动战略,扎实做好创新创业两篇文章,加快引进高端人才,区域创新实力明显提升。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不断完善科技政策体系,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全年R&D经费支出同比增长超过20%。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新增创新型初创企业173家,新认定科技型孵化企业157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8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00家。强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新认定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等37家,全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累计达55家。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全年发明专利申请785件、授权159件,分别同比增长51%和23%。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330项,其中***项目53项,争取上级补助资金6000余万元。加快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及产业化,实现科技成果转化300余项,创新创业管理服务中心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人才管理改革加快推进。出台了《关于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简称"高新人才十条")及11项实施细则;出台了《关于引进人才及家庭落户暂行办法》,推动户籍制度管理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积极实施"高新创业精英"人才计划,促进高层次人才向科技城集聚。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5000余名,其中引进海外留学人才200余名,国家、省"千人计划"和市"3315计划"目标人才33名。
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郁。创新港功能不断完善,全年组织各类科技成果发布、技术交易对接、技能培训以及论坛沙龙等活动150多场次,参加人员突破1万人次;投资广场作用不断增强,新引进11家投融资机构,累计集聚各类投融资及服务机构达207家。创新创业活动更趋活跃,成功举办2017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宁波赛区)、第十届宁波市发明创新大赛等"三创大赛","创业在宁波"的品牌进一步确立。
(三)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继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0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396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实现工业总产值142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第三产业总收入1229亿元,同比增长24.8%;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8.68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中央财政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26%,地方财政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亿元,同比增长19%。高新区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发展速度继续处于全市前列。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29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1亿元,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6%。重点工业企业加快发展,赛尔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0%,均胜汽车电子同比增长134%,激智科技产值突破4亿元,同比增长47.9%。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科技商务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规模以上软件业实现营业收入15.62亿元,同比增长58.8%;总部经济加快发展,全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集团公司5家,其中前程和远大2家集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均超过200亿元;前程石化、均胜投资等7家企业成功申报宁波市优势总部企业。企业上市步伐加快,全年共有7家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
招商引资额再创新高。大招商活动取得成效,全年协议引资239亿元,实际引资127亿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 3780余家,同比增长147%;新增注册资本118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注册资本超千万元的231家,超亿元的23家,企业登记数量和规模均明显跃升。均胜电子、卓越智能控制技术、中国家电研究院华东分院及深圳宝能金融创新城项目等大机构(项目)引进落地取得明显突破。
(四)科技新城建设加快推进。围绕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公共配套,区域环境进一步优化。
省市重点工作进展顺利。按照省、市的总体部署,积极落实"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全年新开工"五水共治"项目9个,完工10个,完成投资约8亿元,省重点项目的鄞东南沿山干河已基本完工,市重点项目大东江水系江南路以南段实现全线贯通,"清三河"完成整治并通过验收。深入推进"三改一拆"行动,全区共拆除违法建筑7万平方米,改造旧厂区11万平方米,旧住宅区3万平方米,新明街道成功创建"无违建街道"。
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加快。全年新开工房屋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竣工112万平方米,项目开工数创历年之*。甬江大道二、三期开工建设,建成了一批骨干道路。智慧物**业园、民和惠风和畅文化产业园、大西洋精品酒店、意创国际港正在加快施工,检测认证产业园一期主体完工,智慧园开工建设、迪信通华东区域总部综合体项目稳步推进。轩宇广场、嘉利广场、天伦万盛广场等商业配套建设加快推进。
规划土地拆迁工作扎实开展。加强科学规划,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推进重点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国有土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积极做好土地报批等工作,全年共完成1367亩土地报批,其中新增建设用地1160亩、农用地1160亩,报批面积居近年之*。实施拆迁攻坚专项行动,共签订拆迁协议104户(家),实现五个地块基本清零,启动梅墟社区阳光拆迁,共完成房屋拆迁面积23.26万平方米。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新开工安置房46万平方米,竣工49万平方米,新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1200套,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992套。
(五)社会建设和民生事业稳步提高。把民生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民生投入,加强社会治理,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
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不断深化市容街貌保序管理工作,建立动态巡控机制,深入推进户外广告整治行动,持续开展道路清爽行动,不断提升城市绿地景观、照明景观,城市形象进一步改善。建成智慧城管一期项目,城管执法工作的立体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水、大气、土壤等综合整治行动,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民生实事工程扎实推进。深入实施就业培训、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停车位增加、公共自行车投放等8大类23项民生实事,切切实实为群众办了一批实事好事。加强劳动监察和纠纷调解,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巩固。不断扩充教育资源,加快信懋学校、幼儿园等教育设施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区域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民政、残联、养老等工作有序推进,卫生服务和计生工作扎实开展,文体工作继续加强,区域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社会治理工作走在前列。进一步强化维稳责任主体,优化突发事件工作机制,合力做好综治、信访、稳定工作,圆满完成重要敏感时期安保任务,继续保持赴省进京"零上访、零扣分、零通报"的良好态势,获得宁波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建设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环境总体良好。针对环境整治、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交通拥堵等焦点问题,集中开展了相关专项整治行动,区域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六)党的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加强党组织建设,切实转变作风提**能,干部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
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成效。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强化长效机制建设,制定出台了20项长效制度,切实抓好问题的整改落实。**落实党工委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纪工委的监督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完善审计监督、公共资源交易制度,规范财政支出管理,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全年全区"三公经费"同比下降50%,腾退办公用房4721平方米,公车费用支出较上年同期下降39%,发文数量同比减少11%,以全区名义召开的会议同比减少15%。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范开展。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始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认真把握选人用人标准,不断规范操作程序。按照"领导干部熟悉、组工干部精通、干部群众了解"的要求,加强《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增强了选人用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严格执行选人用人的标准和程序,严格把好干部选配关、资格条件关、民主推荐关、考察识别关、讨论决定关、公示试用关,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出台了《拟提任处级干部财产申报暂行规定》、《处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暂行规定》等办法,进一步健全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认真贯彻全市干部监督工作会议精神,重点做好干部档案专项审核、裸官等六大专项整治工作,加强日常监督和自我监督,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一年来,全区选拔任用处级干部12名、科级干部19名,平级交流调整处级干部14名、科级干部11名,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
机关效能有效提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审批事项,建立"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进一步压缩流程精简环节,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加强企业服务工作,完善重点企业联系人制度,**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绩效考核,推行干部绩效对账制度,强化正风肃纪和效能监督,深化治庸问责,机关作风实现明显转变。
党群工作扎实开展。扎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行"四直接"工作法,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强化对党员和干部员工的培训教育,开展廉政警示常态教育,干部能力素质有效提升。以党建带动工青妇建设,不断扩大群团组织覆盖面,群团组织优势进一步发挥,区总工会在全市工会重点工作考核中获一等奖,区团工委被评定为省级先进团组织,区妇工委被评为市级巾帼建功活动先进集体。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