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预习环节的小组合作方法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既可有效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密度,有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使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张扬,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互助学习、取长补短的协作精神。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高中各个学科中,个人觉得“语文”学科采用小组合作,效果最为明显。语文教师,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开放性、自由性进行调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必能突破应试教育的桎梏,实现素质教育。下面就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预习环节中的应用,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合作预习的意义以前的预习只是口头布置,让学生课后去读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等。这就造成了有内容而无要求,有要求而无指导,有布置而无检查的现象。学生往往比较忽视这些学习任务,有的甚至不做,蒙混过关,使这项布置形同虚设。那么要想课堂更精彩,预习的充分与否则至关重要。只要在预习上充分准备,预习到位,学生才能真正有的放矢的上好一节课。预习是指自愿、自觉、自主、自立的学习态度、能力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学生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引导后慢慢发自内心的去做这项工作,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试着一定程度的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像制定目标,针对不同学习任务选择不同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对笔者来说,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机制中为孩子们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以及协调自主学习与教育教学目标的关系。二、合作预习的具体操作探究 (一)教师指导预习方法
一读:读的方式很多,有速读、默读、朗读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方式进行,或根据老师要求来选择。但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朗读。时常朗读很必要,它可以训练语感,还可以帮助你把握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诗歌、散文、文言文等。
二标记:人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时,心到、眼到、口到还不够,手也必须到。边读边用笔在文中用符号做圈点批注,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记下来。教给“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 三查:查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查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如作者、作者的其它作品、本文的写作背景等。查写作背景可以联系所学的历史知识,这样不仅帮助你理解了课文,还帮助你温习了历史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四质疑:古人云:“学者先要会疑。”预习课文时一定要善于思考: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思考中,确定自己理解上的疑难点,这恰恰是你讨论的重点。展示课上,通过师生的互动,你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补自己的不足。
五合作:小组以六人或八人为宜,选出有能力的一名学生任组长,并由小组长负责分配预习任务及监督完成。小组内主要需要完成的任务如不能明确,可以结合预习学案来完成目标。预习学案是学生在预习环节的学习“指挥棒”。预习中,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全部以问题的形式编在预习提示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纲可依,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学习。关于预习问题的设置,可根据内容的特点进行设置。(二)预习学案的内容设计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所设计的预习学案主要有五部分组成。
1、信息和评价。主要包括学年,使用班级,编号,使用时间及学生的组别、姓名、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这样设计有利于教师在评价中统计学生的预习情况。
2、预习方法的指导。主要是指导在预习中应该使用什么预习的方法,应该怎样查阅资料,查阅哪些资料,以促成预习的省时高效。
3、明确学习目标。预习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要按新课程三维目标设定,体现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位一体。使学生在预习中有的放矢。
4、预习检测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将基础知识设计成问题导学形式,引导学生梳理、理解;这些题目是通过学生自学或查阅参考书可以解决的。如:①基础知识部分,包括字音字形、词语运用、文学常识等,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②文本的初步解读,涉及文本的内容的概括、层次的分析,还有初步的鉴赏内容比如句子的赏析等。并列出不同层次学生分别要完成的题目和要求。
5、留出一定的空白部分,以便学生写预习体会和学习的困惑,或在课上补充记录相关知识点。 (三)预习学案的使用事项 1、老师必须收缴批阅全体或抽查部分小组的预习学案,以整理、反馈预习情况,做到有发必收、必批、必评、必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预习的有效性、持续性和可发展性。避免部分学生“钻空子”,认为老师不检查而忽视了预习学案,降低预习的效率。
2、在上课前适当给学生几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预习中没完成的内容。教会学生用双色笔修改补充,允许学生存在不会的问题,小组合作预习是个人预习的有益补充和提升。
3、老师根据反馈的情况和预习学案的评价的情况,发现典型,推广经验,表彰先进,激励后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学生借助“预习学案”,基本上能做好预习笔记,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
4、预习学案的布置不要过于全面。预习时,不要—下子全面铺开,全面预习是不现实的,一是时间难保证,二是精力难保证,三是质量难保证。预习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安排其预习任务。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缩小学生之间的知识差距,使更多的学生在预习中投入思考、获得发展。
(四)小组合作预习的形式
小组合作预习有多种组织形式。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采用了就近组合和自主组合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预习的尝试。
1、就近组合
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左右。这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需将学生分出层次,可减少学生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且课堂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比较简便。这种组合,也便于开展合作预习的组间竞赛,对高一年级的学生更为适宜。
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与一般的课前预习有所不同的是,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比如,让学生先通过独立预习找出学习的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也可在预习时要求学习小组完成一些课前任务,比如,预习《荷塘月色》时,让小组成员在影像资料观察的基础上,整理和归纳有荷花的诗词名句等。教师还可安排“课前三分钟发言”活动,每次确定一个内容,让小组成员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发言或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交流。这些教学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2、自主组合
自主组合是指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自主组合学习一般以2~6人为一组。这类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目标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
自主组合学习的目标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小组学习的时间上可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必修一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在教学时,教师可让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整理出自己对现代诗歌的认识,并指出其优劣,讨论交流后,明确学习目标。小组交流时,如果正处于课上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导学的作用,并要适时地引进竞争机制,对学生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
(五)目标的达成 预习目标的达成,可以有以下这两种方式:
1、各组不同目标,组内相同。
一篇文章先经确立目标,各个学生涉及大概后,可以肢解给不同的组来重点研究,这样学生的各种学习参阅资料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各个学生都积极配合本组的“研究课题”,有利于问题的深入及达成简单的共识,也大大分解了繁琐内容的难度,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各组相同目标,组内不同。
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合作优势,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形成不同的见解和主张。例如在学习诗词时,可以让组长在组内分配任务,两名同学负责查阅作者简介,另两名负责积累整理作者的其他诗作,剩余几名组员共同探讨诗词的内涵及诗旨所在。待各自收集整理、讨论交流完成后,组内再一起修补完善、传阅参考,既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求知欲。
3、交流展示。根据学生独立自学预习目标的情况,让学生交流展示。展示的内容有生字词语的认读,理解,运用。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结构,课文的主要部分等,展示的对象及顺序一般是由4号,3号,2号,1号的顺序进行的,也有规范的展示语言,比如我们组认为,我们组的结论是等等。展示完后,还要进行评价的。总之,小组合作预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习方式,小组合作预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活动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我们教师也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适应变化,结合教学实际,努力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小组合作预习模式,不断提升小组合作预习的高效性,让小组合作预习在课堂教学中开花结果!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