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大众文化》读后感
《战后日本大众文化》内容概要:本书以1945年为起点,从社会学研究的角度,以文化研究的手法,通过生动的事例揭示了日本社会“人与物”变革的内外在要素,阐释了日本的民族性格和一般民众的生活理念,是一本了解近邻日本,体会现实中的日本人的既有学术意义又不乏趣味性的大众读物……
《战后日本大众文化》读后感,来自亚马逊卓越网的网友:也许没有哪一次遇见是特别值得怀念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非常渴望拥有一次这样或那样的遇见,这如同在某一个极其平常的晨起或午后,信步走在一条人烟稀少的林荫小路上,任由目光自由地游走于高大阔叶的法国梧桐树下一株和另一株叫不上名字的青草之尖,于是有一种久违的潺湲之情便翩然而至……自然之旅是这样。文化之旅也亦然。 是历史的原因吧,做为拥具有传统观念的华人,我对日本的大和民族没有任何亲近感,虽然我也不能拒绝索尼、松下、卡西欧……等那些质感和性价比都相当高的电子产品,甚至我也不能拒绝我的至亲远赴日本求学、求发展,也不能拒绝接受我的手足和朋友每天穿梭工作在罗姆、佳能、马达…..等诸多知名的日企,可是一种自觉地排斥感还是让我在心理上与它保持了相当的距离。要说有所改变,还是受到热爱日语并期待在日语学习上能够有所突破或建树的女儿的影响。“据传日本本来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现在所使用的日本文字是在5世纪前后中国文字传入日本后才在改进或简化的同时应运而生的,而后又受到西方文字的影响还添加了许多如咖啡、可乐……等外来语。”——集众家之所长而修成自己的果实,这是从日本语开始我对日本文化发展的最大体味。而大众文化呢,更是中国读者了解日本和走近日本所必不可少的教义。于是从这个意义上看,《战后日本大众文化》的出版也就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意义。《战后日本大众文化》一书从生活、家庭、身体、休闲等几个篇章从不同的方面系统地录入了涵盖战后这一特定时代里,发生在日本本土国人身上的有关吃穿住行以及习俗、婚庆、礼仪、娱乐、郊游、养护,甚至是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变迁和发展。被冠以特定标签的战后时代——无关一个没落帝国寿终正寝的开始……
战后日本大众文化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战后的日本作为战败国被美军占领,战后的日本人怎样将自己支离破碎的国家重新收拾起来呢?这本《战后日本大众文化》从社会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了解战后日本的一扇窗。这本书比想像的易读,它从生活,家庭,身体,休闲等四大方面,从“吃穿住用行”等多个角度,细析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变化,勾勒出了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美国化”和“媒体环境”这三条主线影响下的社会变革路线。在这里,我看到许多似曾相识的情境,不禁想到当今的中国社会,我们是否在走一条日本走过的老路呢?答案:不完全是,有相似的地方!中国经济的发展可以说起步于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整整比日本晚了三十年,在国际化、市场化的今天,我们看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与曾经的日本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这里以家庭篇的婚礼与婚宴为例。日本经历了民主式婚宴,豪华婚宴,个性化婚礼,务实婚礼婚宴的不同阶段,而中国也正在经历这样的发展变化。听长辈说起过他们那个年代的婚礼几乎是同一个模式,而且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远没有现在的隆重与豪华,我小时侯也随父母参加过一些婚宴,各家各户的场景也没什么不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逐渐好转,婚礼婚宴也越发追求排场与奢华,动辄几十万的婚礼在略显富足的家庭里已不罕见。当然,由于社会结构变化之剧烈,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也并非所有人都办得起豪华的婚宴,特别是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个性化,务实的婚礼形式也层出不穷,有骑单车接新娘的,也有坐复古式马车的,有十分庄重的,也有各种别出心裁搞笑式的,甚至“裸婚”的出现。意味着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快乐的婚礼,而不再是一味的追求豪华,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变化,反应了人们更加务实,更加开放的心态。此外,还有一些明显体现着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婚礼形式,那种既有中式礼仪、又有西式庆典的模式十分常见,可能这也是更多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父辈与较多受西方现代文化影响的年轻人之间互相妥协的结果罢……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